浅析声乐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本文选题:音乐内心听觉 + 声乐教学 ; 参考:《艺术评论》2009年05期
【摘要】:正声乐教学的的过程,是进行声音训练、"制造歌唱乐器的过程"[1]。然而,声音的训练并不仅仅是纯粹的发声方法训练;我们要从艺术审美的高度来理解这个"声音":首先,声乐的声音是歌唱的物
[Abstract]:The process of positive vocal music teaching is sound training, the process of making singing instruments [1]. However, the training of sound is not just a pure method of voice training;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is "s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istic aesthetics: first, the sound of vocal music is the object of singing.
【作者单位】: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1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超;音乐内心听觉原理初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松;声乐学习中要处理好的几对辩证关系[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陈虎;赵开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声乐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3 石月婷;;师范院校声乐课程设置探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温彩玲;浅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异同[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金芙蓉;略论歌唱呼吸与美声歌唱[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张蓉;论两首歌剧咏叹调演唱的呼吸应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王志军;论歌唱者的听觉感知及其对歌唱的作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刘元平;关于声乐教师能力结构的思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保荣;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1年
2 李小戈;“软”系统方法论在声乐活动中的应用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3 王一珊;论内心听觉与器乐的演奏学习[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5 黄莺;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6 周巍;关于何纪光“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庄晔;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卡瓦拉多西角色的形象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薇;蒙汉调的文化内涵与演唱风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姚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莉;论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缪天瑞;音乐内心听觉在创作和演奏中的作用及训练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岭;斯义桂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讲学[J];人民音乐;1980年03期
2 ;歌唱家座谈包桂芳声乐教学小组[J];人民音乐;1980年11期
3 ;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学生声乐比赛在上海举行[J];人民音乐;1980年12期
4 黄俊兰;探索声乐专材教学的新途径[J];人民音乐;1980年10期
5 德米特里耶夫;吴佩华;;论男声高声区的“关闭”问题[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6 莱里·雷曼;薛良;;歌者的生理——选自《怎样唱歌》[J];音乐爱好者;1980年01期
7 倪瑞霖;;及时的养料和水分——听斯义桂教授讲学[J];音乐爱好者;1980年02期
8 瑞霖;;声乐教学摘语[J];音乐爱好者;1980年02期
9 之松;;高师声乐教学大纲将于一九八二年出版[J];音乐世界;1980年09期
10 高慧菊;对语言的重视程度是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的主要区别吗?——与姜家祥同志商榷[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凡;;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肖子力;;试谈群众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法[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庄民权;;声乐训练的民族化问题[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董振国;;在声乐教学中怎样认识歌唱综合规律的掌握[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陈茉玲;;歌唱呼吸散论[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林鸿;;浅谈声乐基础教学[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7 徐娟娟;;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法运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段友芳;;高师声乐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素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邹婉华;;关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10 李军;;浅谈歌唱音色的训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杰;沈湘国际声乐大赛将办[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谌强;国际声乐比赛以沈湘命名[N];光明日报;2000年
3 李飚;万绿丛中一点红[N];吉林日报;2000年
4 周玉明;歌剧在中国[N];文汇报;2000年
5 任志琴;素质为体 专业为用[N];音乐周报;2000年
6 邹文琴;从教学中看歌唱心理的作用[N];音乐周报;2000年
7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系 车文芬;整体性声乐教学法[N];音乐周报;2000年
8 朱明;简论歌唱的艺术表现[N];安徽日报;2001年
9 中国音乐学院成人教育部 梁长喜;成人函授教育的新内容——“声乐面授”[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10 单三娅;赵登营的《冬之旅》壮举[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瑾;论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于雪艳;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D];河南大学;2002年
3 杜乡;十九世纪德法艺术歌曲审美及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盖文剑;关于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峡;女中音的歌唱艺术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健君;论高师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包玉姣;声乐教学中的非技术因素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武霄;声乐教学语言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刘锋;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情绪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10 陈岭;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其在声乐教学上的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34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93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