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布里顿《学院康塔塔》第八乐章复结构研究——兼论结构对位的技术原则和艺术表现

发布时间:2018-06-12 02:53

  本文选题:布里顿 + 《学院康塔塔》 ; 参考:《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摘要】:本杰明·布里顿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以兼收并蓄的创作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听众。在《学院康塔塔》第八乐章中,布里顿创造性地运用固定旋律与赋格相结合的复结构,体现了结构对位思维。文章在阐述结构对位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学院康塔塔》第八乐章丰富的创作技法的分析,揭示了该乐章复结构所体现的丰富的结构对位思维及其创新特征。
[Abstract]:Benjamin Britton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ritish composers in the 20 th century. He won a wide audience for his eclectic writing style. In the eighth movement of College Contata Brighton creatively uses the complex structure which combines fixed melody and fugue to embody the thinking of structural opposites.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structural align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ich creative techniques of the eighth movement of "Institute of Contata",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ich structural opposite thinking and its innovative characteristics embodied in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movement.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韵璇;梅西安与十四世纪新艺术派的异曲同工之美——论等节奏技巧及其审美意识[J];中国音乐学;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娅;;分析谢德林现代复调作品——钢琴套曲《24首前奏曲与赋格》第二首a小调赋格曲[J];大舞台;2011年12期

2 宁慧超;;巴赫、肖邦、肖斯塔科维奇三首a小调赋格音乐形式比较分析[J];北方音乐;2013年01期

3 田刚;用“现代”阐释传统——贾达群《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思维和技法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赵德义;;赋格结构原则的创新——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赋格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王球;;论施尼特凯多风格复调思维[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徐昌俊;左延芳;;里盖蒂《永恒之光》中的微复调技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龚晓婷;;陈怡四部混合室内乐的复调技法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孙晓烨;;谢德林《复调手册》中的对位技法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伍润华;;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中序曲与赋格的关系探讨[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董伟;;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创作手法初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永平;;研究生“现代复调音乐”课程教学略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8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9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廷;尚德义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怡;浅析《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集》—之第四首《号角》[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3 颜婷婷;希曼诺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节奏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文安;论米约的双钢琴组曲《丑角》[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文琦;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创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晓晓;从卢托斯拉夫斯基的织体音响看其音乐中的结构思维[D];四川音乐学院;2011年

7 江茂琳;邹向平三部不同体裁作品的创作技法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蕾;斯特拉文斯基多样性音乐特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9 谢仕美;肖斯塔科维奇的帕萨卡里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蕾;汤姆森《第一弦乐四重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红梅;刘秀敏;;从《卢克利西娅受辱记》看布里顿歌剧的艺术特色[J];四川戏剧;2007年03期

2 汪启璋;;布里顿的《彼得·格兰姆斯》[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3 徐菖浚;布里顿的管弦乐《帕萨卡利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4 吴佩华;布里顿:比利·巴德[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5 韩晋宁;;布里顿《战争安魂曲》调性语言特征分析[J];黄河之声;2006年03期

6 丁静;;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七卷民歌编排之volum.1简析[J];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7 杨飞;;布里顿“六首无伴奏双簧管独奏曲”的演奏[J];剧影月报;2010年04期

8 何亚男;;浅析布里顿《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的多声部写作的特征[J];音乐天地;2011年07期

9 钱仁平;为全人类歌唱——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J];音乐爱好者;1997年04期

10 汪胜付;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浦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J];乐器;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瑾译自英国 《独立报》;布里顿少年“大师”作品被发现[N];音乐周报;2003年

2 记者  伍斌;“上海之春”开拓音乐新视野[N];解放日报;2006年

3 李瑾 综合编译;迈克尔·吉伦摘冠[N];音乐周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赵忱;深圳交响乐团一步迈入两座殿堂[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张泽生译;凸显古典音乐录音制品[N];音乐周报;2001年

6 景作人;刚柔相济 温文尔雅[N];音乐周报;2005年

7 齐声;对生命的终极思考[N];音乐周报;2010年

8 记者 徐晋;国交音乐季演出进北大[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何鹰;百年老团3月来华伦敦交响乐团迎来百年庆典[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赵忱;《大地安魂曲》:献给伟大中国的圣乐[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胡艺芳;从布里顿的三部协奏曲看他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手法上的融合及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李涛;陈怡交响乐作品中的“多重结构”解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皓桐;布里顿教堂寓言剧《麻鹬河》音乐及多元文化的探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孙匡正;布里顿三首弦乐四重奏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袁勤;论本杰明·布里顿的歌剧《彼得·格莱姆斯》中的形象塑造[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喻波;布里顿帕萨卡里亚复调技法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5 张群;《布里顿大提琴奏鸣曲》演奏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6 康长安;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创作技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赵晶;“结构对位”的思维及其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8 汪胜付;布里顿《战争安魂曲》的创作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5年

9 姜骁纹;20世纪西方作曲家中国古诗配曲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s,

本文编号:2007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07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