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大铙”与当地高校教育资源结合研究
本文选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永城大铙 ; 参考:《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大铙"的传承,归根到底是对"人"的传承,传承人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铙艺术发展的轨迹脉络。本文着重分析了永城大铙艺术自身拥有的教育意义、当地高校在传承大铙艺术中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以及当地高校进行大铙艺术教育所进行的各种改革和尝试,以期更好的为永城大铙艺术传承储蓄后备人才,早日实现地方曲艺、民族艺术的"中国梦"。
[Abstract]: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Yongcheng Big Nao" is the inheritance of "people",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inheritors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o art.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art of the grand cymbal in Yongcheng,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in inheriting the art of the cymbal, and the various reforms and attempts made by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arrying out the art education of the big cymbals. With a view to better Yongcheng grand Nao art heritage saving reserve talent, early realization of local qu art, national art "Chinese Dream".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跨文化的草根艺术——大别山民歌的音乐形态与文化特质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760031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112400430128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2年)规划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广昌孟戏为例,项目编号:12YS09,前期成果之一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豫鲁皖边农村说唱音乐考察与传承研究》前期成果之一
【分类号】:J6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丁永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论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杨力;创新教育品牌、发挥高校在国家文化遗产事业中的服务作用[J];美术研究;2005年03期
3 张卫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探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05期
4 谭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民族艺术;2009年04期
5 徐艺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等教育的使命[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王艳娣;;论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舟山群岛为例[J];文艺争鸣;2012年03期
7 蒋修辉;;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大铙”的传承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赵继学;陈鸿俊;;高职艺术院校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艺术教育;2013年08期
9 蒋修辉;;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大铙”的产业化建设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梅花;;论地方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功能[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李伟;;乌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原则[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3 王银梅;;论学校音乐教育在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中的作用[J];大家;2010年14期
4 龚坚;;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高教论坛;2012年05期
5 杨敏;王勇;;原生态“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体育并活性传承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年07期
6 张泰城;何建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7 徐熳;王媚雪;;“昌黎地秧歌”在河北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13年13期
8 陈维扬;;仙居花灯传承人李湘满保护现状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3年22期
9 史贝;李阳;;音乐类人才在高校非遗教育实践中的培养[J];大舞台;2013年12期
10 宋蓓;刘可yN;李颖;;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进入高师音乐课堂的思考——以黑龙江地区为例[J];北方音乐;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志刚;;首都非遗保护传承在于在增强活力[A];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立芳;艺人再造[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实施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阚玉丽;非物质遗产视角下孔子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徐用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结合模式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殷晓辉;黄河三角洲原生态体育文化资源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唐雯;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途径与优势[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尤海平;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靖;城市建设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刘颖颖;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9 覃美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10 范玉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科化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周彩姣;;论民间组织与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3 贺正楚;张蜜;;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研究——以隆回县为例[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4 朱祥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价值理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覃章梁;覃潇;;关于恩施土家族传统节日“女儿会”品牌建设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王兆峰;;湘西凤凰县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7 冯锐;论网络教育的文化传播价值[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8 郑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儿童意识”——从日本民俗活动中得到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9 乔晓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和民族文化资源整合[J];美术研究;2003年01期
10 李荣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原则与方法[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斯敏 耿建扩;[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红杰;新疆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五湘;张式成;;南岭民歌奇葩——嘉禾伴嫁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探索[J];人民音乐;2009年05期
2 ;广东:狮艺一绝[J];神州;2006年03期
3 张翔理;王嘉俊;余光元;;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一] 羌笛演奏及制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4 侯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中论民歌与民俗的保护[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年05期
5 王洁;亓圣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鼓子秧歌的保护和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冬霞;;原生态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华章;2009年18期
7 冯光钰;;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音乐研究;2006年01期
8 朱默涵;;聚焦“器乐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二) 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中国古琴艺术[J];乐器;2006年09期
9 银捍球;梁显洲;蒋晓文;;河池第九届铜鼓山歌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异彩纷呈[J];歌海;2008年01期
10 田青;;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福建艺术;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瑜;褚艳;边丽娜;;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谈我们河北民歌[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杨晓玫;张倩;李志民;;守护城市的古老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保护研究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助群;;辽西太平鼓[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4 崔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特色文化之乡[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周兴燕;;关于“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再度调查浅识[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罗斌;;野草与鲜花的芳香——关于回族舞蹈保存与发展的思索[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谢嘉幸;;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李晓燕;;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指挥表演“八卦鼓”舞[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9 胡怿琼;;潞安大鼓生存现状之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曾志巩;;从南丰“跳傩”看儒道释文化对民间傩的影响[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娟;青春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旧曲新唱”[N];广西日报;2009年
2 韩爱青 张博 齐琦;津门法鼓面临后继无人之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闫恩泽;热巴舞动新生活[N];西藏日报;2009年
4 董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岂能过度商业开发[N];今日信息报;2009年
5 周静;贵州侗族大歌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贵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焦雯;“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记者 谌强;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N];光明日报;2008年
8 记者 傅裕;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非遗代表作名录》[N];延边日报;2009年
9 记者 申东;我区非遗项目首次搬上舞台[N];宁夏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杨可;首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出炉[N];汕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耿甫;“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建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陶雨芳;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张占敏;都市村落中的传统舞蹈的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银卓玛;青海安多藏族“拉伊”音乐及其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7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梅英;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赛吉拉胡;叙事民歌表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乌兰其其格;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旭;从《丽水金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茹;汉中勉县社火[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明;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司亚丹;大弦戏音乐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林修婷;福州十番音乐的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晓琴;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舞龙的继承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晓鹤;甘肃榆中七月官神仪式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张艺;苏式二胡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献锦;土家族“花鼓子”生存现状与生态保护[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08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0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