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布依族经典民歌《好花红》的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18-06-13 11:05

  本文选题:布依族 + 好花红 ; 参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摘要】:在诸多的布依族民歌中,山歌《好花红》是广泛流行、曲调悠扬、旋律优美的民歌,被誉为布依族民歌艺术的经典,是贵州中部地区羽调式山歌的重要代表。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乃至更多民歌的产生都有与之特定的生成环境,从《好花红》民歌的艺术内涵上看,都已深深融入了环境特征,有其生态根源。
[Abstract]:Among the many Buyi folk songs, "good Flower Red" is a popular folk song with melodious tunes and beautiful melody,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classic of Buyi folk song art and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feather tune folk song in central Guizhou. Buyi folk songs "good flower bonus" and even more folk songs are produced with a specific generation environment. From the artistic connotation of "good flowers" folk songs, they are deeply integrated into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ve their ecological roots.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学院;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昌儒,赵志君;布依族对歌文化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2期

2 阿伍;布依族的人口分布[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3 闫晓菊;;试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情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8年03期

4 马远达;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再思考[J];天府新论;1995年02期

5 李继昌;布依好花红——布依族民歌简介(一)[J];校园歌声;2004年01期

6 宋婷竹;;论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艺术品格[J];音乐创作;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婧云;张磊;;维吾尔族食馕习俗的文化解说[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2 彭业仁;陈惠娜;;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现实价值论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5期

3 穆春林;;从贵州彝族丧葬文化透视彝族生死观[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4 王昕;;浅析斯琴塔日哈蒙古族舞蹈教材的构建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宋天倚;;透过渔猎文化看赫哲族的精神世界[J];才智;2010年35期

6 王晓莉;;新疆回族大众媒介接触习惯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东潇;;论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刘兴禄;田泥;;彭学明散文作品民族志特征初探[J];当代文坛;2010年01期

9 余小平;李率文;;对民族健身舞如何在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中推广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10 邢海珍;;《东归英雄传》中的族群认同意识[J];电影评介;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邓金凤;;岑毓英“汉裔情结”探因[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名;马娥;;3-6岁回族儿童与汉族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永斌;中国汉族北方母系起源的遗传学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3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鸿鸣;当代中国入境非法移民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杜倩萍;当代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吴勇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唐卫青;“灵”与“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延超;民族体育的生态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9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晓进;变迁、互动、交融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应明;改革开放以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波;花腰彝服饰语言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柯;强势文化碰撞中的传承与流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陈飞鸿;彝汉吉祥图案表现手法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赵志君;布依族对歌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杨甜;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玉荣;云南省怒江傈族自治州民族中学体育教学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孙君;民元至抗战间的西北私人社会考察现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嘉尧;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藏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司马义·热西提;维吾尔族乡村哲玛提功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冈;人口、垦殖与生态环境[J];中国农史;1996年01期

2 吴宾;;明清时期陕南移民农业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陆小玲;;论音乐表演中的文本解释与创作自由[J];中国音乐学;2006年02期

4 吴小平;;走进考古地理学——读《长江下游考古地理》[J];考古;2006年07期

5 李晋玲;刘人境;汪应洛;;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化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本栏启事[J];故事世界;2007年05期

7 鸿宣;;都市候鸟的天堂——天香园[J];老友;2007年12期

8 马斌凤;李维青;杨利;;生态环境与市民心理调适的状况分析——以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谢重光;;客家人人文性格刍议[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万伯翱;;白首不坠青云志——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姜春云[J];海内与海外;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懋;;布依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2 王秉捚;;序[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3 陈玉平;;对布依族文化现状及前景的几点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4 陈秀英;;中国布依族人口的变迁[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5 王永尧;;抢救保护和改革发展布依族传统服饰的几个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6 罗林;;布依族传统精神文化的继承和革新[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夏逢魁;;布依族纺织文化研究[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韦云彪;;简论“南笼起义”后布依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9 谷因;;布依族族源研究综述[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梁明惠;;布依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问题刍议[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苗燕;北京金融生态为何没有拿到高分[N];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

2 张旭东;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四方面内容[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谢龙智 赵琳 刘圆圆;追求人居与生态环境的和谐[N];贵阳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智;央行致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N];经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郝晓明 余佩函;迈过水电的生态“门槛”[N];凉山日报(汉);2005年

6 伍旭川;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全四清 牛卫国 白洁;弱势金融地位掣肘中部崛起[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毕美家;发展现代农业保护巢湖生态环境[N];安徽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李云辉;玛纳斯大力改善塔西河谷生态环境[N];昌吉日报;2007年

10 石家义 杨安丽 本报记者 李枝宏;优化生态环境 书写和谐大连[N];大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尼庆伟;沈阳卧龙湖湿地生态退化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海量;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兴春;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宋文东;红树植物红海榄系列化学组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6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7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郑丽波;基于SDSS的县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娟;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朱祥贵;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基础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金堂;福建省林地针叶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许熙巍;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趋势的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军;铜陵相思河流域采矿活动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汪瀚;合肥市城区人口承载能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林茂昌;基于RS和GIS的闽江河口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立新;基于RS与GIS的天山北麓生态环境演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何洲娥;社会团体参与公共决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杨孝志;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鲁迪;人为干扰下的生态补偿[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舒展;扎龙湿地生态环境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13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13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d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