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试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主体间性

发布时间:2018-06-17 08:09

  本文选题: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 主体间性 ; 参考:《中国音乐学》2009年03期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主体间性",表现在"音声之和""心声之和""乐与人和""天人之和"等多个层面,分别体现在"音与音""心与物""人与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中。它是对传统主体性的超越,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主体性即人与人主体之间,还包括主客体乃至任何存在物之间的一种交往互动、异质共存的非主客体关系或属性。正是这种"主体间性",才使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物我交融"的哲学思想在传统音乐中得以实现。在主体间性的动态过程中,由于主体心态、心境的变化使传统音乐接受者(表演者、欣赏者)的主体角色不断发生迁徙游移。
[Abstract]:The "intersubjectivit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is manifested in "the sum of sound and sound", "the sum of voice", "music and man" and "the sum of heaven and man" and so on. They are embodi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nd and sound, heart and substance, man and music, man and nature, and man and society. It is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traditional subjectivity, which includes not only the subjectivity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but als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and even any living things, and the non-subject-object relationship or attribute in which the heterogeneity coexists. It is this kind of "intersubjectivity" that makes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harmony of nature and man", "unity of scene" and "mixture of things" realized in traditional music. I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intersubjectivity, the subject role of the traditional music receiver (performers, appreciators) is constantly migrating because of the subjective mentality and mood changes.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亚妹;从主体间性看后现代课程中的对话理论[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荣,王琴;从《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看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改革[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王哠;后现代主义音乐的文化特征[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吴晓娜,陈永;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中的“母语渗透”——由“中国钢琴学派”想到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代百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钢琴曲《#F商:书法与琴韵》中的“中国风格”探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徐涛;;我国近五年来主体间性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8期

6 甘露;;浪漫主义器乐音乐形式结构与风格形态的美学特征[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李启福,钟善金,欧阳绍清;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和”之思想——兼析朱践耳现代室内乐作品《和》[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8 廖爱武;蔡兰妹;;中国标题音乐与改善输液中心人文环境的关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9 姚莉莉,王晓平;宏观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方光耀;传承和弘扬木卡姆音乐文化的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4 陈永春;科尔沁萨满神歌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晨;行万里征程 开世纪先河[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任丽华;社会转型期中国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心理蕴涵[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柯扬;影响音乐创作的四个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4 周仕慧;《乐府诗集·琴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熊辉婧;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东方色彩[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晓行;美的孕育与绽放[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韩丽;论当代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多样性[D];河南大学;2005年

8 张宁;中国传统音乐与古代文学共生关系的历史考察[D];河北大学;2004年

9 石青;可贵的探索与创新[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吟久;论现代中国民族歌曲中的情感美[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锋;;20世纪末的中国鼓吹乐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岳李;;刍议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传承[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3 党兆f,

本文编号:2030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30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4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