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三调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清商三调 + “陈仲儒论乐”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02期
【摘要】:清商三调研究发端于清代,经过20世纪4、50年代的初论,再到80年代以来的全面展开,历时近两百年。关于三调的性质与调关系,包括音乐学家与文史学家在内的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其研究现已形成"调式说"、"调高说"、"音阶说"的三军对垒,且各说之中还有诸多分歧和异议,研究的局面纷繁而复杂。但从目前来看,要想最终解决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不仅需要对前期论点、论据进行新的审视,而且还需发掘更加充实而可信的史料。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three tones of the Qing Dynasty began in the Qing Dynasty. It lasted nearly two hundred years after the initial discussion in the 40s and 1950s, and the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ince the 1980s. Many scholars, including musicologists and literary historians, have put forward many insightful views on the nature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tones. Its research has now formed "mode theory", "adjust high theory", "scale theory" of the three armed forces, an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ces in each theory, the situation of the study is complicated and complicated. But at present, if we want to solve this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oblem, we need not only to examine the previous arguments and arguments, but also to explore more substantial and credible historical data.
【作者单位】: 河南周口师范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丁纪元;相和五调中的清、平、瑟调新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丁承运;清、平、瑟调考辨[J];音乐研究;1983年04期
3 夏野;关于“瑟调”的调式及陈仲儒“奏议”的校勘问题[J];音乐研究;1984年02期
4 丁承运;清商三调音阶调式考索[J];音乐研究;1989年02期
5 冯洁轩;调(均) 清商三调 笛上三调[J];音乐研究;1995年03期
6 王誉声;相和三调“三种音阶”说[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徐荣坤;释相和三调及相和五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王德埙;论楚、瑟、平三个调与公孙崇的七弦琴仲吕宫弦式——琴曲《广陵散》流变考之五[J];中国音乐学;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孝苹;;中国古琴流传日本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二辑)[C];198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帆;;宕昌的凤鸟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李光辉;;沈从文女性崇拜的心理探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曹小云;;早期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词语溯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汤城;;浅谈《史通》对范晔《后汉书》的评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阚绪良;吕晓玲;;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一——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金善;;《离骚》“滋兰树蕙”证解——也谈《离骚》香草的象征意义[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5 袁心澜;;屈原《涉江》地名争议之我见[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绍恒;;屈原被流放到溆浦的时间考[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金善;;屈原作品的修身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兼论屈原与儒家修身观念的异同[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9 窦怀永;;敦煌本《瑞应图》谶纬佚文辑校[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邵颖涛;冥界与唐代叙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迪 ,顾国宝;漫谈五弦琴和十弦琴[J];音乐研究;1981年01期
2 丁承运;清、平、瑟调考辨[J];音乐研究;1983年04期
3 夏野;关于“瑟调”的调式及陈仲儒“奏议”的校勘问题[J];音乐研究;1984年02期
4 丁承运;清商三调音阶调式考索[J];音乐研究;1989年02期
5 郭莹;对“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史料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2年02期
6 林友仁;;七弦琴与琴曲声、韵发展的我见[J];音乐艺术;1982年01期
7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9年07期
8 吴钊;也谈“楚声”的调式问题——读《释“楚商”》一文后的几点意见[J];文艺研究;1980年02期
9 王德埙;;论解曲组合与解曲扩展——琴曲《广陵散》流变(曲体考)之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10 王德埙;;琴曲《广陵散》流变考之三——东汉古曲《止息》之发现、鉴定与处理意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昌林;音调逻辑的“调—声”规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2 丁承运;清商三调音阶调式考索[J];音乐研究;1989年02期
3 成军;;“清商”乐肇始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丁承运;清、平、瑟调考辨[J];音乐研究;1983年04期
5 温和;;魏晋南北朝“三调”歌舞伎乐源流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龙建国;;清商乐及其管理考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7 卢一飞;;清乐源流述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曾智安;;曹魏清商署的设置、得名及相关问题新论[J];乐府学;2006年00期
9 吴大顺;;从《长安有狭斜行》到《三妇艳》看清商三调在南朝的演变[J];中国诗歌研究;2009年00期
10 吴大顺;;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变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娜;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成军;清商三调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陈猛;宋前乐府制度对乐府诗分类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30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3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