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艺术现象分析
本文选题:原生态 + 潮流 ; 参考:《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原生态艺术带给观众自然、纯朴、真实的审美感受。这种崇尚自然与原汁原味的品味正是当今社会的审美主流。原生态艺术成为审美的新时尚,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呼吁恢复原初的自然生态平衡这个外部因素以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的崇尚自然的民族思想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当今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个人意识、时尚手法等等因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艺术的真实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思想环境就是孕育原生态艺术思潮的土壤。原生态艺术带来的震憾中:自然、民族精神、真实等等都是当今艺术表现中较为缺乏的因素,然而原生态艺术的自然、真实并不是绝对意义上对生活原型不加雕琢,而是通过适当的艺术加工在最大程度上又要保证其生活原型的原汁原味的性质。本文将通过对原生态艺术潮流在词源、表现、成因等方面的分析来说明原生态艺术潮流不是一种短暂的时髦现象,而是会伴随着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迟迟未决而一直存在的一种对艺术回归真实的呼唤。
[Abstract]:The original ecological art brings the audience natural, simple and true aesthetic feelings. This appreciation of nature and authentic taste is the mainstream of modern society. It is not by chance that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art has become a new aesthetic fashion.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human appeal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natural ecological balance, which is an external factor, and the internal factor of the natural national thought that Chinese people have existed since ancient tim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 nowadays, the factors such as personal consciousness, fashion techniques and so on are too emphasized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art is neglected to a great extent. A kind of ideological environment formed by these factors is the soil that gives birth to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original ecological art. The shock brought by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art is that nature, national spirit, truth and so on are all the factors that are lacking in the art expression today. However, the nature of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art, the truth is not the absolute meaning of the life archetypal unsculpted, But through proper art processing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o ensure the original nature of its life prototype. This paper will show that the trend of original ecological art is not a temporary fashion phenomen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tymology, expression, cause of formation and so on. It is a call for art to return to reality with the unresolved problems of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宜莉;;浅谈原生态舞蹈的保护与发展[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2 买尔哈巴·米吉提;;把遗产留给后代——做“原生态”民歌的守护者[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3 覃金盾;;高校音乐学专业加入原生态内容的课程设置构想[J];大家;2011年15期
4 ;台中:潮流与传统的相遇[J];缤纷;2011年08期
5 于平;;从原生态“映象”到衍生态“响声”(下)——杨丽萍歌舞、乐舞集创作随想[J];舞蹈;2010年03期
6 曹耿献;;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西安鼓乐为例[J];艺术教育;2011年09期
7 吴佳宇;;浅论近代英美文学的现代性潮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8 张宁;;“原生态”民歌十年回顾——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樊祖荫[J];人民音乐;2011年08期
9 荣仁;戴志刚;;梵净山下的原生态盛宴 谢庆生副省长谈“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J];世界遗产;2011年01期
10 符号;孙才清;;触摸原生态的真实——观孙才清的农民工油画[J];杂文选刊(中旬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伟钧;;清江流域土家族原生态饮食文化的传承与整理[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李翠娟;张登本;孙理军;;谈原生态药物治疗学对《内经》理论体系建构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思奇;胡银根;;保护土地原生态 建设土地新生态——浅谈土地建设的几个问题[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4 周华斌;;原生态戏剧与视觉符号[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瑞生;王介平;;中蜂原生态蜜技术实验研究[A];中国养蜂学会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季冬林;;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张娜娜;付瑶;肖轶;;云南传统民居被动式适应气候的原生态设计浅析[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思国;王春来;郭设平;张秀华;郭洋;邵美丽;宫强;;牛结核病病原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六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龚正伟;刘煜;徐丰铭;;“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李晓红;;摸索中的原生态唱法和学院派声乐教学的方法论比较[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志臻;抢救和保护原生态蒙古族长调民歌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记者 李天然;大型原生态藏族民俗诗画《走进香格里拉》将来连[N];大连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磊;“原生态”,淹没在喧哗中[N];文汇报;2008年
4 木木;《寻找狗托邦》:打造原生态的喜剧[N];中国电影报;2009年
5 汪永晨;生态游的最大意义是唤起危机意识[N];黄冈日报;2009年
6 薛文娟;质疑“原生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鄞镇凯;潮汕谜艺回归原生态[N];汕头日报;2010年
8 媒体从业者 郭钦;“原生态”官霸好抓“隐形”官霸不好防[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法国食物追求原生态[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赵世民;原生态和私房菜[N];音乐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凌;全球海平面变化规律及中国海特定海域潮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张宏伟;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海床长期演变的数值模型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邓清田;苯乙烯在聚丙烯粒子中的固相接枝聚合及基体聚集态结构对反应的调控作用[D];浙江大学;2008年
5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6 黄培杰;唐代工笔仕女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7 李素清;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8 王鲲;上海风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张胜冰;西南氐羌民族审美观念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少华;山西原生态唱法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徐可可;论中学生原生态写作指导[D];延边大学;2010年
3 刘咏清;湘绣的原生态与市场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温丹妮;梅县客家山歌的历史和现状调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廖学静;理论线损计算的配网降损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袁s,
本文编号:2082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08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