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谁的声音——以田野工作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8-15 11:43
【摘要】:19世纪末以来,中国多元的传统音乐的生存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它们纷纷从原来自在于历史及民间社会的生存状态,转变为某种相对于"他者"(other)的"对象"(object),并在不同的他者叙事中呈现其不同面貌。其中音乐学写作作为重要的叙事文本介入了传统音乐的建构。本文将以自身的田野工作实例,对其反省。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19 th century, the Chinese pluralistic traditional music has changed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 most obvious change is that they have changed from being comfortable with history and living state of civil society to some kind of "object" (object), relative to "other" (other) and showing their different features in different narration of "other". Musicology writing as an important narrative text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music. This article will take own field work example, to its introspection.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
【基金】: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建设计划项目:e05011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锺恩;;七日谈/2006七言——在一个合式力场内合式表述[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徐新建;“侗歌研究”五十年(下)——从文学到音乐到民俗邋[J];民族艺术;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童江梅;;论合唱训练的着力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3 程海艳;;宝卷音乐美学思想探微——以《临泽宝卷》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4 梁宇;;从舞赋走进汉代舞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汤其林;唐玲;;从《论语》看孔子的乐舞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胡迪聪;;浅析儒家乐论思想与中和论美育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张静亚;;浅谈《声无哀乐论》中的“声”“情”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陈晔;;浅谈音乐欣赏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9 薛冬艳;;中国音乐美学中的文人气质散议[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毅;;综合视野中的音乐与舞蹈观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王志清;;论“节”的音乐意义及其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地位[A];第三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余瑾;鲁新华;林华景;李莉;古琨如;;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老年音乐保健[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微;江浙琴派溯流探源[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2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3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傅晶;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6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柯卓英;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9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邓百意;中国古代小说节奏论[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曦;论由中国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创作与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匡秋爽;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丹;《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9年

6 秦琴;《溪山琴况》中的音乐审美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曾琳智;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D];湘潭大学;2003年

8 李松兰;试论中国钢琴学派的萌芽[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晨;中国传统唱论的历史观照及其现实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冬妍;论魏晋时代的悲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支柱,王承祖;侗族音乐的称谓与分类[J];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01期

2 普虹;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2期

3 普虹;;侗族地区音乐教育略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4 徐新建;;说“哭嫁歌”[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方暨申;;侗族拦路歌的收集与研究报告[J];音乐研究;1958年04期

6 黄白;侗族歌班的启示[J];音乐研究;1991年02期

7 古宗智;贵州民歌的文化特征[J];音乐研究;1996年01期

8 Daniel B.Wright,徐新建;侗歌还会再唱吗?——贵州榕江考察记[J];民族艺术;2000年02期

9 傅湘仙;壮侗语各民族恋俗音乐文化考[J];民族艺术;1995年04期

10 李Oz民;贵州苗族的芦笙[J];人民音乐;195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源;;神话中“他者”观念的人类学解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1期

2 池若飞;;从上海到香港:女作家眼中的“世俗”与“传奇”——论张爱玲、亦舒的“双城”叙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陈利娟;;人物形象的虚构与叙事——贾宝玉与麦其土司二少爷之比较[J];红楼梦学刊;2009年01期

4 彭姝;;恢复叙事之争:解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19期

5 陈利娟;;人物形象的虚构与叙事——贾宝玉与麦其土司二少爷之比较[J];江汉论坛;2008年08期

6 薛霞吐;《史记》叙事特色举隅[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3期

7 黄式宪;叙事:寄寓着沉郁的文化意蕴──《金秋桂花迟》品析[J];电影艺术;1996年04期

8 艾伟;黑暗叙事中的光亮[J];南方文坛;1999年05期

9 景秀明;《苏园六纪》叙事的独特性[J];电视研究;2001年03期

10 何圣伦;苗文化传承与沈从文小说叙事的主体话语权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敏;;走不出的“历史”阴影——史传文化传统与中国历史叙事的关系[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雪梅;;汉魏六朝时期道教谪仙案例的考查[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张佩国;;20世纪中国乡村革命研究中的叙事困境——以“土改”研究文本为中心[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智欢;;论《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尤娜;;后现代视角下的叙事心理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凌云;;论保护[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蔡婷婷;;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情感关系透视黛西·费伊的存在价值[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于珊;;《天一言》中“天一”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陈天然;;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樊志辉;转身的忧思与理性的叙事[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朱霄华;叙事的艺术[N];云南日报;2005年

3 陈季冰;游戏对严肃叙事的颠覆[N];东方早报;2005年

4 付艳霞;极致的乡村叙事[N];文艺报;2004年

5 谭旭东;疼痛的青春期叙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6 罗孝辉;教学叙事:改善教师职业生存状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崔 灿;没有终结的“叙事”[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葛红兵;2002年的文革叙事[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兰守亭;《垂死的肉身》:失控的肉欲叙事?[N];深圳商报;2005年

10 吴秀明;权力叙事的现状与隐忧[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英;走向他者之途[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江向东;对时间性问题之叙事解说——保罗·利科《时间与叙事》中的时间性问题[D];复旦大学;2003年

4 汪建达;在叙事中成就有德性有品格的人[D];浙江大学;2005年

5 张兵娟;电视剧:叙事与性别[D];河南大学;2004年

6 博玫;《紫罗兰》(1925-1930)的“时尚叙事”[D];复旦大学;2004年

7 梅启波;作为他者的欧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淑洁;等待不在场的他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张艳梅;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茹;试论汉译佛典对唐代小说叙事之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戴明朝;本事、故事和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长青;北美新移民文学中的“身份”叙事[D];汕头大学;2005年

4 黄晓红;叙事中的悬念[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乌日根;电视新闻叙事技巧和镜头语言[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黄曦;《印度之行》中的他者[D];四川大学;2006年

7 牟学苑;和而不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新兰;最是那一回眸的悲悯——论白先勇《台北人》的回忆叙事[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邓百意;晚明通俗小说作家的小说观及其叙事操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侯振华;浅论概念音乐剧的创作特征[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184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184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b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