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唤醒的记忆——论《〈清贫〉颂》的审美价值及主旋律歌曲创作特色
[Abstract]:Through the form function of "Song poem", the abstract thought and emotion are embedded in the concrete scene, the Chinese nation spirit and the communist ideal and belief are merged perfectly, and the expression form of "lofty beauty" is constructed. The arrangement of rhyme and sentence pattern and the rhetoric of quotation embodies the unique aesthetic value of lyrics. In line with the contemporary national aesthetic orientation. The populace angle of view and the widely spread "reception effect"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main melody song.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南昌市歌舞剧团;
【分类号】:J614.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4 高星海,江丛林;舞蹈与相似[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高岭;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象征寓意和氛围象征功能[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张智华;象征主义与电影电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刘清明,张洋;谈曲式分析的小型曲式图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王世达;时间的历史样态与文化烙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徐千里;建筑的批评与创造[J];重庆建筑;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罗斯宁;;论辛弃疾词中菊花和鸥鸟的意象[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建舜;;云冈石窟双窟造像的审美文化研究——模式、分解与对称、互补[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5 程晓曦;单军;;地域性城市设计与研究的逻辑理念——以青海省海南州恰卜恰镇城市设计为例[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春桃;《二十四诗品》接受史[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9 唐丽芳;香港城市精神观照下的景致[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潘殊闲;叶梦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施炎坤;新概念作文与中学作文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向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5 南华;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D];西北大学;2003年
6 冒亚龙;湖南南岳书院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表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7 郭淑敏;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论苏珊·朗格之艺术新界定[D];河北大学;2003年
8 杨健;音乐表演的情感维度[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9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程秀芳;音乐解释学导言[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涵;审美价值应作为文艺批评的根本标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金冶;;论素描、绘画和人体美[J];新美术;1980年01期
3 王连生;;屈原《离骚》的形象美[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张松泉;;共同美问题初探[J];学习与探索;1980年02期
5 何新;;试论审美的艺术观——兼论艺术的人道主义及其他[J];学习与探索;1980年06期
6 笳咏;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J];人文杂志;1981年03期
7 叶坚;民间艺术的乡土美学——陕西民间美术欣赏札记[J];文艺研究;1981年06期
8 杜大恺;壁画拾零[J];美术;1981年10期
9 程代熙;卢卡契谈文艺创作问题——读书札记[J];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01期
10 周培龙;;美,需要个性[J];电影评介;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世才;;论修辞的得体美[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2 吕洪年;;情思何所寄,山川一缕魂——“唐诗之路”山水传说的审美价值[A];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3 吴家荣;;文学批评标准的反思与新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5 黄洁;;加强中国传统审美设计研究——走向21世纪的中国美学的重要工作[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朱存明;郑广智;;《人类学美学的崛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吴家荣;;论审美感染力的批评标准——二十一世纪文学批评标准刍议[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於贤德;;论美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刘锡诚;;葫芦与原始艺术[A];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潘定华;;略论业余乐队建设的重要性[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贵香;博古架,,中式装潢点睛术[N];中国建设报;2000年
2 袁钟瑞;普通话的审美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肖云儒;审美价值的新变和审美理想的升华[N];中国艺术报;2001年
4 万昌平;现代包装的审美价值[N];美术报;2001年
5 张彦哲;从近期影视作品看正面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N];文艺报;2001年
6 骆蔓;在贫穷与苦难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汪方华;镜鉴历史抑或消费历史[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辽宁师范大学 孙静茹;重新审视传统花鸟画的审美价值[N];美术报;2002年
9 北京广播学院 张晶;摄影文学的历史机遇与审美价值[N];文艺报;2002年
10 杨经建;文学时尚:一种“新”的写作方式[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定家;论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倪骏;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与审美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4 刘冰冰;在古典与现代性之间[D];山东大学;2003年
5 颜全毅;清代京剧文学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丁薇薇;中国画论中的美丑观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7 徐东树;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比德观[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8 段继红;清代女诗人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杨晓明;索拱结构体型及稳定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帕孜来提·努热合买提;维吾尔现当代作家祖农·哈迪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辉;意象和意境:英译唐人绝句[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牛鸿英;论老舍小说的三重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涛;论莫迪里阿尼绘画中的变形[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4 黄金谷;论陶艺偶然形态的审美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5 文功烈;汉简牍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玉敏;论化学美学思维能力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海晓龙;论油画用笔[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林志刚;关于武术与西方体育审美方式特征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桃英;环境教育的本体价值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冯广贺;端雅正宜书制诰[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77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37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