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筝声音品质的几个因素
[Abstract]:Apart from the sound characteristics formed by the structure of zither, playing is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that determines its sound quality. Touch angle, chord direction, excitation point and other factors may have an impact on the tone of zither. In the performance, on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usic expression needs, reasonable grasp and application, can we use this as a medium to fully show the connotation of music.
【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
【分类号】:J632.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倩;;中国创作筝曲演奏技巧的艺术处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张栌文;;古筝练习曲教材存在问题及建议[J];北方音乐;2010年04期
3 陈满欣;;浅谈古筝演奏中气的运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4 王燕;;谈筝艺中的快速指序[J];大舞台;2011年11期
5 蔡珊珊;;现代筝曲“新技三法”及其运用[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6 闫怡君;;如何正确掌握古筝的快速指序技法[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4期
7 辜玉斌;;论潮筝快速催奏法原理及应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彭蓉;;试论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5期
9 但丹;;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研究[J];群文天地;2013年02期
10 吴莉;;演奏技术与音乐创作的双重突破——王中山古筝艺术的创新特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任艺;试论如何在古筝演奏中获得理想的音色[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2 邓玲;论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燕;当代筝乐的发展及其表现特点[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吴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筝乐创作趋向及其特征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5 崔洁;新时期古筝艺术的创新及其文化审美属性[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杨悦;对当代古筝艺术西化趋势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文婷;建国后古筝教材的构建与发展沿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建明;论和谐——室内乐训练中的音色艺术[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2 郑荣达;音乐实践中的谐音列[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武亘;Roland TD-10K/B专业演奏用电子鼓系统[J];乐器;1998年05期
4 董聿扬;琴法教学中如何追求弹奏的音色美[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李昌荪;关于启发式教学的体会[J];钢琴艺术;2001年06期
6 老顾;吉它大师Joe Satriani的武器BOSS GT-5[J];乐器;2001年03期
7 张楠;Alanis大嘴专辑的故事[J];乐器;2001年08期
8 金先彬;论钢琴的音色(二)[J];乐器;2002年02期
9 ;吉他鬼才——采访前铁风筝乐队核心人,虞洋[J];吉他平方;2004年01期
10 邢京;Steve Vai完美控制声音的签名踏板——Morley Bad Horsie 2[J];吉他平方;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小敏;;谈钢琴教学中对弹奏音色的把握[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宁晓静;;论古筝演奏风格形成中的“瓶颈”与对策[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李军;;浅谈歌唱音色的训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倪素萍;张建平;颜永红;吕士楠;;语音音色变换的现有技术分析[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5 周加成;谢志文;;虚拟低音音色与成分的关系[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刘智;吴帆;杨青;;人耳听音能力训练方法的实践与分析[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容杏辉;;如何在电视制作中把好声音关[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8 卿剑;;浅谈竹笛音色[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李建宇;董时军;朱云;吕红;刘士敬;;《素问·脉解篇》“木音”考释及临床治验[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10 谢菠荪;钟小丽;;头部转动与扬声器虚拟听觉重放的音色[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 汪明江;胆管灯丝电压高低影响音色[N];电子报;2002年
2 张萌;合唱比赛音色重于特色[N];音乐周报;2002年
3 许渌洋;披着英国“羊皮”的德国“狼”[N];音乐周报;2010年
4 浙江 杨向辉;胆机音色形成原理探讨[N];电子报;2001年
5 大林;苹果电脑iParty音色派对登陆成都[N];经理日报;2004年
6 伦毅杰;朝气灵功[N];音乐周报;2007年
7 苗向阳;合唱音色之我见[N];音乐周报;2002年
8 记者 陈启海 通讯员 孙仕华 陈冬青 肖小波;楚筝双杰[N];湖北日报;2004年
9 短歌行 王逸驰;搭配,,也是一门学问[N];电脑报;2004年
10 ;音色脆亮小三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3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许志斌;武满彻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肖武雄;频谱音乐的组织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朱琳;对珀·纽加德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层次化结构”技术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8 金毅妮;18-19世纪管弦乐法素描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9 梁红旗;索菲亚·古拜杜丽娜音乐作品技法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10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姗;试论钢琴演奏中音色的调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丹旎;歌唱音色多角度分析及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国秋;《所罗门之歌》—曲布鲁斯[D];中南大学;2006年
4 袁媛;追求钢琴艺术流派 拓展学习思维空间[D];山西大学;2004年
5 郭媛媛;略论古典弦乐重奏与现代电子弦乐重奏的排演[D];山西大学;2006年
6 马新涛;论男高声的声部各类型的划分[D];青岛大学;2007年
7 常平;来自心灵深处[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8 张丙娜;论演奏技术对唢呐音色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李U
本文编号:2451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45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