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浅论《邂逅》的演奏及在琵琶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3-25 10:13

  本文关键词:浅论《邂逅》的演奏及在琵琶教学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邂逅》是一首以南音为素材,同族群乐器(高、中、低音琵琶和南琶)组成的五重小协奏形式的室内乐作品。琵琶室内乐这一集创作、教学、人才培养和舞台实践为一体的新的形式,是杨靖教授近些年来潜心探索、研究和推广的,基于琵琶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为这一新形式而委约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邂逅》这首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元素巧妙的结合融汇,使本人在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受益良多。本论文基于对大量相关专著、论文资料的学习、参考及分析,并整理杨靖教授、指挥家刘顺,作曲家王丹红,南音传承人曾家阳采访录音等,拟从《邂逅》的创作背景、演奏以及对琵琶教学的作用三方面对此曲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著名青年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邂逅》这部作品,是以南音为创作元素,为一把南琶与四把北琶组成的同族群琵琶室内乐量身定做。通过《邂逅》我接触到了南音这一中国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室内乐”艺术,继而展开对南音、南音琵琶的研究,并展开南北琵琶相互融合、借鉴的探索。 第二部分,从理解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作者创作意图、创作手段及心得,分析南音元素——“指、谱、曲”在《邂逅》中的运用。并通过实践总结南北琶在《邂逅》中的演奏特点,从而引出对《邂逅》教学作用的思考。 第三部分,《邂逅》这部作品,集南音元素、南北琶,以及现代同族室内乐实践于一体,因此其教学作用值得探究。笔者就此方向做初步探寻,浅谈南北琶相互借鉴的必要性,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邂逅 南北琵琶 创作 演奏 教学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32.3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9
  • 1 《邂逅》中的南音9-14
  • 1.1 《邂逅》的创作背景9-10
  • 1.2 南音与南琶10-12
  • 1.2.1 南音10-11
  • 1.2.2 南音琵琶11-12
  • 1.3 《邂逅》中的南北琶12-14
  • 2 《邂逅》的创作及演奏14-29
  • 2.1 移步不移形的创作14-16
  • 2.2 《邂逅》作品分析16-25
  • 2.2.1 《邂逅》创作素材16
  • 2.2.2 谱例分析16-25
  • 2.3 南北琵琶在《邂逅》中的演奏25-29
  • 2.3.1 南琶与北琶的比较25-27
  • 2.3.2 南北琶在《邂逅》演奏中的运用27-29
  • 3 《邂逅》在琵琶教学上的启发29-34
  • 3.1 南北琶相互借鉴的必要性29-32
  • 3.2 《邂逅》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32-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致谢37-38
  • 个人简历38-40
  • 后记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卉;王鲲;;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0年01期

2 吕波;;关于琵琶教学发展之所思[J];大众文艺;2011年06期

3 王秀怡;;南音与“南琶”[J];福建艺术;2010年04期

4 靳瑛;;试论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韩静;刘欢;;琵琶教学的传承与创新[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4期

6 杨柳青;;浅析泉州南音的文化内涵[J];大舞台;2011年02期

7 孙丽伟;;福建南音及南音琵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S1期

8 丁宁;;探究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9 王佳;;南音琵琶初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周畅;论《走马》、《四时景》和《百鸟归巢》[J];音乐研究;199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浅论《邂逅》的演奏及在琵琶教学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67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3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