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以现场编程为主要手段的电子音乐呈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9:22
【摘要】:现场编程电子音乐的突出特点是关注源代码编写、人机交互程序以及用即兴的方式运用它们。本文主要研究以现场编程为主要手段进行电子音乐创作的方法,旨在通过这一过程较为深入地探索以现场编程为主要手段的电子音乐的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先叙述电子音乐、互动艺术和现场编程音乐的历史和背景。第二章以现场编程的代表性平台为例,介绍其技术手段及特点,强调其与表演者的交互性。第三章阐述了现场编程中的算法与乐谱的关系。第四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现场编程在未来电子音乐创作中的创造性作用。
【图文】:

乐谱,图形化,示例


谱可以代表一种特殊的算法形式,作曲家发现利用它们可以做到传统功能。许多探索开放作品的作曲家,如 Christian Wolff,Karlheinz St,Cornelius Cardew 和 Iannis Xenakis,都决心用图形乐谱来扩展音实现非线性,增加演员的解释和呈现出惊人的元素。图形乐谱通过拒表达的新维度,从而为现场编程电子音乐或算法音乐铺平了道路。图表演或表演者在实现该作品的角色上,通常使用任意的或基于某种规必须遵循的投掷骰子所示的点数或一个随机数列集合来进行即兴的创间的区别变得模糊,因此使用这些技巧的作曲家自然而然地将重点放20 世纪的乐谱实验本身就将乐谱变成了艺术品。在表演中,图形乐谱的示。通常观众有机会观看并四十多参与到乐谱的构建中。Claudia Mo图 1 所示)就是这种方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艺术对象的乐谱是 Jtions 一书时走过的调查之路,有趣的是,Xenakis 创作的随机音乐的乐谱的形式呈现的。事实上,图形乐谱往往不是为人类表演者编写的法指令。由 Xenakis 设计的 UPIC 软件系统(如图 2 所示)是早期这种。此外,图形乐谱可以是描述性的,即用作音乐作品的可视化,使听进行互动。Rainer Wehinger 1970 年对 Ligeti 动画的视觉再现是这

乐谱,图形化,软件系统,示例


图 2 Xenakis 设计的 UPIC 软件系统图形化乐谱示例作为音乐的视觉补充电子音乐作曲算法一方面是对音乐的图形化和代码化,这通常懂得语言;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公开的表演,与传统的预设好的实时监控算法的发展过程之外,代码本身也是此时正在发生的表示。没有它,不同的音乐模式看起来可能是同一个,或者,许多的过程。通过观看代码,人们可以了解乐器的种类、声音性方面使表演者能够将其思想具体化,从而进行一些额外的探了,作曲家不是用笔在五线谱上写下他们的思考,而是通过操,不同的编程环境使作曲家能够对音乐和音乐问题进行不同的思机科学是所有现场编程电子音乐算法编程环境的基础,这些环本身的创新系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传统编程语言更具有索其音乐表现、交互和思考。Dave Grif 的作品,如 Scheme Brick形化表示的代表。另外,资深现场编程电子音乐艺术家 Alex M文本的现场编程语言进行了演示,其中即使语言是基于文本的觉上直观地表现了代码的含义(如图 3 所示)。这种语言对于需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61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丽云;;杰弗瑞·斯托莱特交互电子音乐作品研究[J];音乐时空;2015年22期

2 李云鹏;;以Wii Remote为控制手段的交互音乐创作探索[J];音乐时空;2015年18期

3 刘思军;;戏曲元素与电子音乐的珠璧融合——张小夫《脸谱Ⅰ》分析[J];齐鲁艺苑;2014年06期

4 刘毅;张敏;董承雷;陈欣欣;李艳君;;基于图像处理的手势交互音乐播放器设计[J];现代城市;2013年02期

5 谢力荣;庄曜;;新技术媒体环境下的音乐创作及现象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朱宁宁;;何为实验音乐?——“实验音乐”的概念界定、历史源起和存在环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张小夫;;对中国电子音乐发展脉络的梳理与评估[J];艺术评论;2012年04期

8 李鹏云;;从“工作室”到“舞台”——电子音乐的表演形式及特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庄曜;;数字时代新技术媒体对音乐创作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2期

10 庄曜;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音乐形态研究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冯金硕;2000-2015年间交互音乐控制器创新路径与应用实践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7年

2 范翎;交互式电子音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3 柏俊杰;多模式交互音乐感知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4 王鹤霏;声音的思考与呈现[D];中央音乐学院;2016年

5 王春明;杰弗瑞·斯托莱特交互电子音乐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6 周佼佼;电子音乐作品的“分层解读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白小墨;基于Max创作平台的电子音乐在声音装置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音乐学院;2015年

2 胡悦琳;偶然音乐与交互音乐创作观念及技法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金玲;中国电子音乐创作特点及发展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6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696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f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