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演唱探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12:02
摘要内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按照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特征、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为顺序阐述笔者观点。其中在第一章对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况的阐述将作为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背景资料。第二章与第三章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首先,本文第一章是阐述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 本章分为两节进行阐述,50年代之前的艺术歌曲与50年代之后的艺术歌曲。对于50年代之前的艺术歌曲发展将按照艺术歌曲的创作分期将50年代之前的艺术歌曲分为20年代之前与20年代之后,分别对其进行阐述。进入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运动—维新运动的开展,使得中国歌曲创作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尽管这次运动没有取得成功,但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为代表的作曲家们已经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在歌曲创作中开始尝试借鉴外国歌曲曲调进行创作并填以符合中国国情的歌词。然而这种创作还是仅限于以外国曲调进行填词,因此歌曲的欣赏性及艺术性并不高。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彻底的思想运动。在五四新精神的影响下,一大批留学归国的作曲家们带来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并尝试将这一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技法相结合,并配以格调高雅的诗词。一些具有高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作品诞生,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开辟了道路。本节将从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社会背景与艺术特征上进行阐述。本时期内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将对以后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翻开崭新一页,文艺发展在这一时期进入崭新篇章。文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背景,歌曲的创作也同样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艺术歌曲的创作也不例外。艺术歌曲的题材选择面不断扩大,特别是产生了加入民歌素材创作的艺术歌曲。这些歌曲或以原民歌曲调填词或选取原民歌的某些曲调、节奏特点进行创作改编。这些艺术歌曲形式的出现开始从方方面面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包括各少数民族的风俗风貌。 其次,在第二章将阐述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特征,是按照艺术歌曲在本时期内表现出的时代、地域、种类、创作特征分别进行阐述。 20世纪50—70年代末这一时期中,艺术歌曲的时代特征体现在所创作歌曲的题材上,出现了爱国颂党题材与民族化题材的优秀艺术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紧贴时代性,从不同方面展现时代特征。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的音乐所呈现出的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粗犷豪放、热情奔放的北方风格与柔和细腻的南方风格在歌曲风格中形成鲜明对比。中国艺术歌曲的种类繁多。在这一节论述中将按照描写生产生活场景、歌颂男女爱情以及喜庆场面的进行分类阐述。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这一时期的特征主要反映在曲式结构变大,和声织体的丰富与刻画形象的逼真上。 再次,本文在第三章中论述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特征。本章将分别论述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抒情性、民族性、技巧性特点。 由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处于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因此,这些歌曲在题材及曲调上就或多或少的表现出这些政治色彩。经过时代的发展,有些歌曲的欣赏价值与艺术价值是具有一定高度的。因此,把这些歌曲按照所处时期对其进行分类,阐述其在特定时期下所表现出的抒情性对于演唱好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是十分有益的。本节将按照文革前、文革间及文革后的时期划分,对产生在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抒情性特点给予阐述。 鉴于本时期内出现了吸收民歌或是民间音调创作的艺术歌曲,因此,对于这种民族性特点在演唱中如何体现的阐述也是十分必要的。本节将具体论述民族化语言与民族化曲调的演唱特点。 谈演唱特点就不能不论述它的演唱技法。对本时期内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技法特点论述将从润腔及戏剧化演唱风格上进行阐述。 结语: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点赋予了艺术歌曲各异的风格与内涵。对于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及特征,并结合自身理解与演唱经验将这些特征恰当的运用到艺术歌曲的演唱中。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因为有了曲折中的艰难前行与安定中的平稳发展,才有了这一歌曲体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歌曲的创作上不断创新的可喜局面。这些成果都将为今后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J609.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70 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况
第一节 50 年代之前的中国艺术歌曲
第二节 50—70 年代末的中国艺术歌曲
第二章 20 世纪50—70 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特征
第一节 时代特征
一 爱国颂党题材
二 民族化题材
第二节 地域特征
一 粗犷豪放、热情奔放的北方风格
二 柔和、细腻的南方风格
第三节 种类特征
一 生产生活
二 爱情生活
三 喜庆场面
第四节 创作特征
一 曲式结构特征
二 伴奏织体特征
第三章 20 世纪50—70 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
第一节 抒情性
一 文革前
二 文革间
三 文革后
第二节 民族性
一 民族化语言
二 民族化曲调
第三节 技巧性
一 润腔技巧
二 戏剧化演唱技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6970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J609.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70 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概况
第一节 50 年代之前的中国艺术歌曲
第二节 50—70 年代末的中国艺术歌曲
第二章 20 世纪50—70 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特征
第一节 时代特征
一 爱国颂党题材
二 民族化题材
第二节 地域特征
一 粗犷豪放、热情奔放的北方风格
二 柔和、细腻的南方风格
第三节 种类特征
一 生产生活
二 爱情生活
三 喜庆场面
第四节 创作特征
一 曲式结构特征
二 伴奏织体特征
第三章 20 世纪50—70 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
第一节 抒情性
一 文革前
二 文革间
三 文革后
第二节 民族性
一 民族化语言
二 民族化曲调
第三节 技巧性
一 润腔技巧
二 戏剧化演唱技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芳;内蒙古西部民歌演唱特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臧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及风格特点[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吕朋朋;默默耕耘谱心曲 潜心创作铸华章[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爽;为毛泽东《沁园春·雪》谱曲的四首歌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856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285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