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声”况、“情”况与“意”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9:15
本文关键词:琵琶“声”况、“情”况与“意”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通过声音、情感、意象、意境的互为关系,探讨声音、情感、意象、意境以何种状态呈现,并涉及声、情、意之间整合问题。具体以浦东派琵琶艺术为切入,就琵琶“声”况、“情”况、“意”况问题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理论上对三者进行提升。 通过对具体研究对象的理论发掘,提出琵琶的“声”况、“情”况、“意”况三况。“况”一方面是存在状况,另一方面是况味、情趣。其中,“声”况,是指音乐的声音状况,这里主要是指乐器发出的声音状况,或者说这种声音所具有的特性,在本文中以浦东派传统曲目中琵琶的声音为个案进行研究,以此研究其审美情趣与其声音间的特殊性。“情”况是人的情感状况,这里主要是指乐器发出的声音状况可能有所关联的人的情感状况,本文以琵琶这件中国乐器为个例,对人的情感状态下的琵琶声音、琵琶音乐等方面的研究。“意”况就“意象”、“意境”两个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从琵琶艺术的审美意识、“意”况的阐释及琵琶“意”况的归纳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声音、情感与意象、意境的整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音乐声音中包含有相应的人的情感,并在此状态下有可能显现意义层面的境界,因此,声音与人合一。
【关键词】:琵琶 “声”况 “情”况 “意”况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32.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目录5-6
- 绪论6-11
- 一、“声”况、“情”况、“意”况问题的提出6-7
- 二、本文研究对象浦东派琵琶艺术历史简介7
- 三、琵琶声、情、意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7-8
- 四、概念的界定与阐释8-9
- 五、问题意识的驱动与推演9-11
- 第一章 琵琶“声”况研究11-31
- 第一节 历史文献中琵琶声音及论述12-14
- 第二节 琵琶技法与声音研究14-31
- 第二章 琵琶“情”况研究31-43
- 第一节 “情”况研究与声音、意境相互关系论述31-34
- 第二节 琵琶艺术中的相关情感问题研究34-39
- 第三节 琵琶的感性状态的修辞术语39-43
- 第三章 琵琶“意”况研究43-51
- 第一节 琵琶艺术的审美意识43-45
- 第二节 “意”况的阐释45-48
- 第三节 琵琶“意”况归纳48-51
- 结论51-53
- 附录一: 琵琶声音术语命名与指法表53-57
- 附录二: 琵琶声况、情况、意况术语一览表57-58
- 参考文献58-60
- 后记60-6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希;唐代胡乐入华及审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晓囡;音乐作品构建的层次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刘恋;琵琶曲《塞上曲》两种演奏版本比较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琵琶“声”况、“情”况与“意”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3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