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心碑——客家筝曲《崖山哀》的音乐特征及文化内涵
本文关键词:无形的心碑——客家筝曲《崖山哀》的音乐特征及文化内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崖山哀》是传统客家筝派代表曲目之一,本文通过对《崖山哀》的音乐特征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详细分析来介绍关于客家筝的风格特点和演奏上的特征,并通过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关于如何掌握客家筝风格和内涵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1.了解客家筝的“母体”——广东汉乐(主要是客家丝弦音乐)及其客家筝在汉乐中的作用;2.参与汉乐合奏形式和工尺谱的演唱(口传心授方法的保留)对学习客家筝风格特点的重要性,以及客家筝演奏中必须掌握的即兴演奏规律;3.了解客家人的文化,历史,生活等对掌握客家筝音乐风格的必要性。
【关键词】:广东汉乐 客家筝 《崖山哀》 演奏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星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32.32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引言8-10
- 二、客家筝及其在汉乐中的地位10-15
- (一) 关于客家筝与客家流派10-11
- (二) 筝在汉乐中的地位与职能11-13
- (三) 客家筝传人与代表作13-15
- 三、《崖山哀》的音乐内容与结构分析15-21
- (一) 关于传统筝曲《崖山哀》及其内容表现15-16
- 1. 有关《崖山哀》的历史文献15-16
- 2. 《崖山哀》的音乐内容16
- (二) 《崖山哀》的音乐结构分析16-21
- 1. 音乐过程的结构分析16-19
- 2. 调式与旋律19-20
- 3. 节奏形态20
- 4. 音响风格特征20-21
- 四、从《崖山哀》看客家筝乐的演奏特征21-37
- (一) 客家丝弦音乐及其记谱方式21-24
- 1. 客家丝弦音乐的特点21
- 2. 学习和参与客家丝弦音乐合奏对掌握客家筝曲音乐风格的重要性21-22
- 3. 工尺谱及工尺谱演唱(用客家方言)22-23
- 4. 工尺谱演唱与口传心授方式对掌握客家筝曲音乐风格的重要性23-24
- (二) 演奏过程中的即兴成分24-30
- 1. 局部性的即兴空间24-30
- (1) 加花减字25-29
- (2) 音区的变化29-30
- 2. 结构性的即兴空间——接曲演奏30
- (1) 传统客家筝曲接曲原则30
- (2) 接曲的演奏30
- (三) 右手的运指30-31
- 1. 运指的特点30-31
- 2. 音色的对比31
- (四) 左手的运指31-37
- 1. 丰富的按音31-34
- 2. 游移变化的“4”“7“音34-37
- 五、《崖山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37-41
- (一) 爱国主义情怀的昭示37-38
- (二) 音乐中所展现的文人气质38
- (三) 客家文化特性的昭示38-41
- 1. 社群性格38-39
- 2. 审美趣味39-41
- 六、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4
- 附录一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云;关于筝曲《香山射鼓》[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2 阎爱华;古筝音色与演奏风格剖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9年02期
3 何宝泉 ,孙文妍;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考[J];人民音乐;2001年03期
4 王小平;近年古筝左手技术的发展与筝曲音乐风格[J];人民音乐;2001年12期
5 易人;关于筝曲《渔舟唱晚》的署名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1年04期
6 沙鸿;高师古筝选修课教学探讨[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陈冉 ,三龙;谈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J];福建艺术;1999年03期
8 林苹;括八音之精要 超众器之表式——谈古筝的表现力[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张彤;一幅以声言情的音画——筝曲《赫哲人的春天》赏析[J];北方音乐;2000年01期
10 胡世红;重视古筝作用 普及古筝教育[J];乐器;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望 周展;筝曲《姜女泪》之演奏[N];音乐周报;2005年
2 冯光珏;筝曲悠悠乐韶浓[N];音乐周报;2001年
3 冯光钰;《河南“曹派古筝名曲”与创作筝曲》VCD出版[N];音乐周报;2003年
4 刘巧云 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浅析山东筝派的风格与特点[N];朔州日报;2009年
5 韩建勇;古筝音乐美之鉴赏[N];音乐周报;2008年
6 巫宇军;筝,崇古尚今两相宜[N];团结报;2010年
7 周鼎;古筝泰斗曹东扶[N];音乐周报;2003年
8 闫林红;筝韵新声人才辈出[N];音乐周报;2001年
9 海峡;一架古筝伴一生[N];中国艺术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尹晓宇;昔年唐筝去 如今日筝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宁宁;日本地歌三味线角色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潇然;美学意蕴下的中国筝曲[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2 韩雪;从陕西筝派筝曲《五陵吟》看陕西筝派的风格特色[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栌文;论筝曲中“模拟音响”的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詹倩;筝曲《玲珑剔透》的演奏艺术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5 闫璇璇;现代筝曲创作技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月;筝曲《诸宫调·柳青娘》用调及演奏特点的分析与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7 李蕊;论当代筝曲《风之猎》之创作与演奏[D];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8 高英;筝曲《春到湘江》演奏艺术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9 顾韫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筝曲创作中的共生性格局[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10 陈韵宇;王中山筝曲艺术特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无形的心碑——客家筝曲《崖山哀》的音乐特征及文化内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4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