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古筝悲乐之美

发布时间:2017-05-02 11:00

  本文关键词:古筝悲乐之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悲作为情绪反应的直接表现意在勾起人们经验中的相似情绪,当这种情绪以稳定、持续的状态存在时继而上升为情感,这便是悲情,由“稳定之情”衍生情态反应给人以联觉为痛,痛以其独到之处可令人铭记进而发思。 从古至今,以悲情意向为主题的各类音乐作品都让人们有着深切的忧怨和哀思。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传世已久民间故事,它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一切憧憬和想象,在最后又沉重打破先前的祥和。这种悲剧被人们接受,是因为悲的本身确实是一种特殊的美,这种美引发我们的思考和对整个社会人性灵魂的反思。在古筝乐曲中,也同样拥有诸多以悲为主题情怀的乐曲,《西楚霸王》《云裳诉》。从这我们可以知道,“悲情”源于生活中的各种险恶、冲突、无奈、忧患,音乐作品可以戏剧化或者是生活化的反映现实状态。音乐作品用乐音纵横运动的方式,以形象化戏剧化的表现方式,深刻反映了生活中的悲情心态,在给人们美的形式使人们直观悲情的方方面面体验痛苦在艺术形式中的发现释放积累的郁闷激发人们的境界,以及追求真、善、美。
【关键词】:古筝 悲情 对映 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32.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
  • 第一章 情8-10
  • 1.1 情感9
  • 1.2 感情9-10
  • 第二章 情与声10-11
  • 2.1 声10
  • 2.2 情声10-11
  • 2.3 《乐记》中的音与情11
  • 第三章 悲、悲情11-13
  • 3.1 悲字之意11-13
  • 3.1.1 、“悲”作形容词11-12
  • 3.1.2 、“悲”作动词12
  • 3.1.3 、“悲”作名词12-13
  • 3.2 “悲情”在诗词、文献中的体现13
  • 3.2.1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3
  • 3.2.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
  • 3.2.3 、《一剪梅》中悲的体现13
  • 第四章 “悲情”的审美意识在筝曲中的体现13-20
  • 4.1 现存“悲情”筝曲 (约59首)13-14
  • 4.1.1 各传统筝派乐曲13-14
  • 4.1.2 现代创作筝曲 (约8首)14
  • 4.2 悲情乐曲—《云裳诉》演奏技术与情感的互溶14-20
  • 第五章 音乐技术在悲情声韵中的体现20-25
  • 5.1 音乐技术之颤音20-23
  • 5.1.1 河南“悲情”筝曲中的颤音20-22
  • 5.1.1.1 小颤音20-22
  • 5.1.1.2 滑颤音22
  • 5.1.2 陕西风格“悲情”筝曲中的颤音22-23
  • 5.1.2.1 按颤22-23
  • 5.1.2.2 双按颤音23
  • 5.2 音乐技术之按揉音23-25
  • 5.2.1 客家与潮州“悲情”筝曲中的按揉音24-25
  • 5.3 “以韵补声”对乐曲的重要影响25
  • 第六章 悲与美的内在关系25-26
  • 第七章 古筝的美学特征26-28
  • 7.1 形制与构造的民族化特征26
  • 7.2 音色与音阶的民族化特征26-27
  • 7.3 与民族传统的古典诗词同步27-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0
  • 附录30-31
  • 致谢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曲云;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2 焦金海;筝乐苦音研究[J];音乐研究;1998年02期

3 邱大成;试比较传统筝派的演奏特色[J];中国音乐;199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古筝悲乐之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40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