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的谐谑曲
发布时间:2021-09-25 16:29
20世纪的音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音乐技法创新,音乐流派纷呈。肖斯塔科维奇作为苏联20世纪杰出的作曲家,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他不仅在苏联而且在全世界的作曲家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交响曲这一大型的音乐体裁,是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中所使用的最为重要的体裁之一,它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中承担了许多的社会功能、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而交响曲中的谐谑曲所呈现出来的谐谑性风格又是贯穿肖斯塔科维奇一生的重要的创作风格之一。因此,笔者结合这两大创作领域中的创作特色,来剖析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曲的创作特色及谐谑曲所反映出来的谐谑性风格的特色。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不同时期交响曲中谐谑曲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疏理,共分为三个时期,涉及到德奥、北欧、东欧、美国等地区重要交响曲作曲家的作品,使交响曲中谐谑曲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第二章,是通过谐谑曲中显象性的技法分析来展示其内涵性的风格特征。本章共分为九节,对影响肖斯塔科维奇谐谑性风格形成的各种创作手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对这些手段反映出的谐谑性特点做了必要的评述。其中主要包括传统形式中新的音乐语汇的注入,以及某些现代派技法的研究;还包括作品的一些...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立题的依据与意义
1、选题的原因及依据
2、论文解决的问题及研究设想
3、本论题的意义、应用价值及贡献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第一章 交响曲中谐谑曲乐章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谐谑曲"这一术语的运用情况综述
第二节 自贝多芬开始的交响乐套曲中谐谑曲乐章的引入
第三节 贝多芬之后的19世纪交响乐套曲中谐谑曲乐章的衍展
第四节 20世纪交响乐套曲中谐谑曲乐章的新特色
第二章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曲的显象性创作特色及内涵性风格特征
第一节 指向性与非指向性
一、指向性作品
二、非指向性作品
第二节 主题特点
一、主题置换
二、主题叠加
三、同一性动机的贯穿发展
第三节 结构载体的个性化创作方式
一、混合曲式的广泛使用
二、奇特的双重贯穿曲式
三、三重变奏曲式原则
四、拱形结构原则的体现
五、本节小结
第四节 节奏与节拍的新特色
一、奇数拍与偶数拍
二、交错拍子的动力性使用
三、律动式的无穷动音型
四、非稳定性节奏的谐谑性效果
五、节奏移置
第五节 速度的奇异创作思维
一、东方音乐思维的体现
二、谐谑曲速度的反向呈现方式
第六节 复调技法
一、倒影
二、赋格段
三、卡农
第七节 配器技法
一、巧妙的管弦乐技法
二、声乐的加入
第八节 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入
一、肖斯塔科维奇现代作曲技法的使用概况及成因分析
二、十二音技法的使用
三、音集集合的使用
第九节 早期两首管弦乐谐谑曲与交响曲中的谐谑曲
一、两首管弦乐谐谑曲的分析
二、管弦乐谐谑曲与交响曲中的谐谑曲
第三章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性风格的特征及谐谑曲的处理特点
第一节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性风格的特征
一、肖斯塔科维奇谐谑性风格概述
二、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性风格的类型
(一) 幽默——谐谑
(二) 讽刺——谐谑
(三) 愉快——谐谑
(四) 抒情——谐谑
三、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性风格与其它风格的结合
(一) 与舞曲风格的结合
(二) 与进行曲风格的结合
(三) 与爵士乐风格的结合
(四) 与犹太音乐风格的结合
第二节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曲的处理特点
一、在套曲中的位置
二、"逆向思维"的产物
三、不强调主题的对比并置
四、拟人和拟物化的写法
五、巧妙而自然的attacca安排
六、多个谐谑曲乐章的并用
第四章 肖斯塔科维奇谐谑性风格的成因分析及其美学原则
第一节 成因分析
一、苏联的文艺指导思想
二、战争原因
三、作曲家个人的性格原因
四、其他作曲家的影响
五、"颠僧"现象
第二节 美学原则
一、音乐中的倾向性功能原则
二、音乐中的戏剧性美学原则
三、音乐中的悲剧性美学原则
四、本节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曲结构表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析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征和结构特色[J]. 彭海.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2]肖斯塔科维奇:夹缝中寻求发展的苏维埃作曲家[J]. 欧阳蓓蓓.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04)
[3]一座英勇抗击法西斯的音乐丰碑——聆听肖斯塔科维奇《列宁格勒交响曲》[J]. 胡咏丽.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2(03)
[4]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犹太因素(上)[J]. 刘悦.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1(03)
[5]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的整体结构特征[J]. 钱仁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0(03)
[6]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的音乐语言与潜在标题性[J]. 钱仁平.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0(01)
[7]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剖析[J]. 黄晓和.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03)
[8]战火中诞生的乐章──谈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版本[J]. 朱诗家. 国际音乐交流. 1999(04)
[9]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音乐分析──兼论作品对奏鸣曲式的继承与发展并与相关分析比较[J]. 钱仁平.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1999(01)
[10]交响曲历史发展略论[J]. 李娟. 中州大学学报. 1999(01)
硕士论文
[1]谐谑曲的历史演变及其谐谑精神[D]. 李娟.南京艺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410064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立题的依据与意义
1、选题的原因及依据
2、论文解决的问题及研究设想
3、本论题的意义、应用价值及贡献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第一章 交响曲中谐谑曲乐章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谐谑曲"这一术语的运用情况综述
第二节 自贝多芬开始的交响乐套曲中谐谑曲乐章的引入
第三节 贝多芬之后的19世纪交响乐套曲中谐谑曲乐章的衍展
第四节 20世纪交响乐套曲中谐谑曲乐章的新特色
第二章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曲的显象性创作特色及内涵性风格特征
第一节 指向性与非指向性
一、指向性作品
二、非指向性作品
第二节 主题特点
一、主题置换
二、主题叠加
三、同一性动机的贯穿发展
第三节 结构载体的个性化创作方式
一、混合曲式的广泛使用
二、奇特的双重贯穿曲式
三、三重变奏曲式原则
四、拱形结构原则的体现
五、本节小结
第四节 节奏与节拍的新特色
一、奇数拍与偶数拍
二、交错拍子的动力性使用
三、律动式的无穷动音型
四、非稳定性节奏的谐谑性效果
五、节奏移置
第五节 速度的奇异创作思维
一、东方音乐思维的体现
二、谐谑曲速度的反向呈现方式
第六节 复调技法
一、倒影
二、赋格段
三、卡农
第七节 配器技法
一、巧妙的管弦乐技法
二、声乐的加入
第八节 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入
一、肖斯塔科维奇现代作曲技法的使用概况及成因分析
二、十二音技法的使用
三、音集集合的使用
第九节 早期两首管弦乐谐谑曲与交响曲中的谐谑曲
一、两首管弦乐谐谑曲的分析
二、管弦乐谐谑曲与交响曲中的谐谑曲
第三章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性风格的特征及谐谑曲的处理特点
第一节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性风格的特征
一、肖斯塔科维奇谐谑性风格概述
二、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性风格的类型
(一) 幽默——谐谑
(二) 讽刺——谐谑
(三) 愉快——谐谑
(四) 抒情——谐谑
三、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性风格与其它风格的结合
(一) 与舞曲风格的结合
(二) 与进行曲风格的结合
(三) 与爵士乐风格的结合
(四) 与犹太音乐风格的结合
第二节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曲的处理特点
一、在套曲中的位置
二、"逆向思维"的产物
三、不强调主题的对比并置
四、拟人和拟物化的写法
五、巧妙而自然的attacca安排
六、多个谐谑曲乐章的并用
第四章 肖斯塔科维奇谐谑性风格的成因分析及其美学原则
第一节 成因分析
一、苏联的文艺指导思想
二、战争原因
三、作曲家个人的性格原因
四、其他作曲家的影响
五、"颠僧"现象
第二节 美学原则
一、音乐中的倾向性功能原则
二、音乐中的戏剧性美学原则
三、音乐中的悲剧性美学原则
四、本节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谐谑曲结构表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析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征和结构特色[J]. 彭海.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2]肖斯塔科维奇:夹缝中寻求发展的苏维埃作曲家[J]. 欧阳蓓蓓.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04)
[3]一座英勇抗击法西斯的音乐丰碑——聆听肖斯塔科维奇《列宁格勒交响曲》[J]. 胡咏丽.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2(03)
[4]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犹太因素(上)[J]. 刘悦.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1(03)
[5]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的整体结构特征[J]. 钱仁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0(03)
[6]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的音乐语言与潜在标题性[J]. 钱仁平.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0(01)
[7]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剖析[J]. 黄晓和.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03)
[8]战火中诞生的乐章──谈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版本[J]. 朱诗家. 国际音乐交流. 1999(04)
[9]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音乐分析──兼论作品对奏鸣曲式的继承与发展并与相关分析比较[J]. 钱仁平.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1999(01)
[10]交响曲历史发展略论[J]. 李娟. 中州大学学报. 1999(01)
硕士论文
[1]谐谑曲的历史演变及其谐谑精神[D]. 李娟.南京艺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410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41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