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琴文化品格的古今对比探微
本文关键词:七弦琴文化品格的古今对比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七弦琴特有的文化品格,具有了文人化倾向和技艺化倾向的特点。本文以七弦琴文化品格中文人化倾向和技艺化倾向的相互比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两种不同倾向的变化进行初步的考察,并结合其发展脉络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在对比中解读七弦琴文人化倾向和技艺化倾向的区别和联系,希望得出有益结论。 本文的结构:一、分析七弦琴文化品格的形成,界定文化品格的概念。二、分析七弦琴文人化倾向和技艺化倾向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即在七弦琴历史发展过程中,七弦琴文人化倾向和技艺化倾向具有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关系。七弦琴文人化倾向是以古代文人志士具备较高文化修养为基础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保存着七弦琴文人化倾向,但在实际操作行为方式中以技能训练为主。尤其现代社会七弦琴的职业化、技能化及传播方式、传授方式的不同而慢慢形成了技艺化倾向,这是一种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育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审美发展的需要,提高它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三、本文进而要说明的是七弦琴文人化倾向和技艺化倾向在现代社会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和地位,如何评价和处理两者的关系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七弦琴 文化品格 古代 现代 文人化倾向 技艺化倾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632.3
【目录】:
- 内容提要2-3
- 英文内容提要3-5
- 前言5-7
- 第一章 古代七弦琴文化品格传承历史探微7-22
- 第一节 上古时期——七弦琴文化品格形成的起源初探7-11
- 第二节 中古时期——七弦琴文化品格内涵的拓展与成熟11-18
- 第三节 近古时期——七弦琴文化品格内涵的渐变18-22
- 第二章 近现代七弦琴文化品格传承历史探徽22-31
- 第一节 清末民国初期——七弦琴文化品格的逐步转型22-25
- 第二节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弦琴文化品格的转型发展25-28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七弦琴文化品格发展的新趋势28-31
- 第三章 古今不同时期的初步比较研究31-37
- 第一节 关于七弦琴文人化倾向和技艺化倾向的总结31-35
- 第二节 七弦琴文人化倾向和技艺化倾向的相互关系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论著目录38-39
- 论文目录39-40
- 网上资料40
- 采访报告40-60
- 后记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岭南画派的文化品格[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07期
2 韩志宏;;从苏轼的词作议其超然心态的形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施咏;;当代古琴音乐大众传播论——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刘勇;苏建美;;“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格[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5 孟繁玮;祝帅;;手工艺的品格[J];美术观察;2011年06期
6 张晶;张佳音;;以品论画:中国古代绘画审美观念的变迁[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7 Green;;白蚁[J];杂文选刊(职场版);2008年04期
8 李丹芩;;都市水墨——当代中国画多元与传统的统一[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9 孙欣;孙建君;;从工艺美术谈“手工艺的品格”[J];美术观察;2011年06期
10 刘瑜;;以茶论人生[J];华夏文化;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曼华;;论图书编辑的文化品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2 连中国;;郭沫若文化品格与推进、深化中学语文素质教育[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3 李先逵;;巴蜀建筑文化品格与地域特色[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侯兴;;论郭沫若“青春型”的文化品格[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5 欧恢章;;通俗文学的兴起和它的文化品格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贺评;;游精品园林 品吴地文化——网师园艺术特色浅析[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陆璐;;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竞技体育精神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晨雨;;“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评述[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9 陈步一;周平;;文博教育与文化主权意识[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10 陈洪林;;高校增强师德建设实效性的若干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龙;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格[N];苏州日报;2009年
2 袁敏杰;重视培育城市的文化品格[N];青海日报;2003年
3 单昕;重塑桂林的文化品格[N];文艺报;2010年
4 曹世潮;铸造上海的文化品格[N];解放日报;2002年
5 张真;企业家,何以升华你的文化品格?[N];中国化工报;2000年
6 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 李胜;论中医大夫传统文化品格的构成[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记者 蒋万全;提升文化品格 激发员工活力[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自治区文联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一级编剧 朱秉龙;追求草原戏剧的人类文化品格[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9 特约记者 余熙;驻法大使吴建民的文化品格[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熊学莉 郭忠贵 耿晓东;一位院士的文化品格[N];解放军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永祥;贾谊文化品格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喻进芳;论曾巩的文化品格与诗文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齐海英;叙述化审美生存境界的学理描述[D];苏州大学;2006年
4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6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建国;东晋南迁士族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5年
8 赫广霖;戏曲与儒学[D];山东大学;2005年
9 池水涌;中国苏州弹词与朝鲜盘索里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张勇;维吾尔谚语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朝芹;七弦琴文化品格的古今对比探微[D];天津音乐学院;2005年
2 马跃敏;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河南乡土文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军强;潜在课程的文化品格及经营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田一颖;论苏雪林的文化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蕾;刘醒龙小说中的文化品格[D];南昌大学;2007年
6 都晓梅;唐人咏扬州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韩尚洁;休闲:健美操的文化归宿[D];苏州大学;2007年
8 旭光;论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内涵与品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_";岳阳市旧城区商业街改造及其文化品格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石现超;文学与自然之境[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七弦琴文化品格的古今对比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4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