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二胡音乐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专业创作

发布时间:2021-10-12 10:4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二胡音乐在继二、三十年代刘天华奠定二胡音乐基础以及五、六十年代二胡音乐的演奏与创作达到第一个高峰后,又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在新时期里,民族器乐整体演奏水平大幅提高,教育的普及使表演队伍发展壮大,乐器制造业和声学的发展使乐器表现力拓宽且音响性能趋向完善。而与之对应的,优秀的曲目则显得稀缺,以至于出现较多高难度移植曲目“聊以裹腹”。另外一方面,对于充分汲取了西方作曲技法的作曲家而言,使用自己的民族文化素材来建立属于自己独特的音乐语汇,并创造一种新颖独特的音乐气质成为一种需要。而二胡,作为一件较完善的民族乐器,以其丰富的表现力、独特的民族个性成为作曲家最自然的选择。因此,,随着专业作曲家的介入,以其新的音乐创作思维方法对民族器乐创作领域的影响,二胡作品的体裁、艺术风格、内涵的表达已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姿态各异的新格局。本文将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论述时间范围,并前后延展至七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从介入到二胡作品的作曲家的创作思维、方法和对乐器技巧的发展入手,兼顾部分与二胡有关的民族器乐和乐队音乐,对二胡音乐的发展作浅要分析。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题材上对传统音乐文化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珍视
    2.1 二胡独奏作品的题材
    2.2 其他器乐形式的题材
    2.3 小结
第三章 表演形式的拓展
    3.1 综述
    3.2 协奏曲形式的普遍出现
        3.2.1 乐队音响性的探索
    3.3 小结
第四章 音乐语言的拓展
    4.1 综述
    4.2 传承阶段
    4.3 新技法的探索阶段
    4.4 个性化创作阶段
    4.5 小结
第五章 演奏技法的创新
    5.1 右手技法
    5.2 左手技法
    5.3 两手配合以及音乐控制的技法
第六章 结束语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看他的创作理念与音乐特质[J]. 汝艺.  中国音乐. 2008(03)
[2]20世纪后期二胡音乐创作的多元样式解读[J]. 汪海元.  人民音乐. 2008(07)
[3]探索与困惑——20世纪下半叶上海民族室内乐为我们带来了什么[J]. 郭树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04)
[4]精致的技法与深厚的传统——郑冰《第一二胡协奏曲》赏析[J]. 刘文金.  人民音乐. 2006(12)
[5]“非八度周期人工音阶”探析——以高为杰《韶Ⅱ》《路》《暮春》《雨思》为例[J]. 田刚.  中国音乐学. 2006(02)
[6]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的曲式结构与创作手法分析——兼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比较研究[J]. 熊祖鹏.  中国音乐. 2005(04)
[7]何训田方舟[J]. 迷言那.  人民音乐. 2005(01)
[8]罗忠镕的五声性十二音及其运用[J]. 薛瑾.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4(04)
[9]融合与精谨——从《第二二胡狂想曲》看王建民创作理念之一二[J]. 程璐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01)
[10]对音乐传统传承、变异与创新的再认识[J]. 李西安.  人民音乐. 2003(12)



本文编号:3432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3432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3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