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同祥唢呐艺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任同祥唢呐艺术研究
【摘要】: 本文以任同祥唢呐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对任同祥唢呐艺术生涯的不同时期进行划分,分析每个时期的代表性曲目,对其生活背景、音乐思想、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广泛流传等诸多方面进行论述,梳理任同祥唢呐艺术风格形成的脉络并挖掘其深层的艺术内涵,理解和认识任同祥唢呐艺术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文章主体部分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探究任同祥唢呐演奏艺术的萌芽,鲁西南鼓吹乐对任同祥唢呐艺术的影响,并分析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抬花轿》的艺术特色;第二章探究任同祥职业化与专业化时期的唢呐艺术,分析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百鸟朝凤》、《一枝花》;第三章探究任同祥唢呐音乐创作特征以及演奏艺术特色。 分析与归纳任同祥的唢呐艺术,不仅可以加深对其唢呐表演艺术的认识,了解唢呐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状况,而且对唢呐的表演、创作和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这一研究,对于老一辈艺术家流派风格的研究也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任同祥 唢呐 鲁西南鼓吹乐 艺术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32.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8
- 第一章 任同祥唢呐演奏艺术的启蒙时期8-12
- 第一节 任同祥唢呐演奏艺术的萌芽8-9
- 第二节 鲁西南鼓吹乐与任同祥9-10
- 第三节 唢呐曲《抬花轿》的艺术特色10-12
- 第二章 艺术生涯步入职业化与专业化12-18
- 第一节 艺术生涯的转变12
- 第二节 《百鸟朝凤》的艺术特色12-14
- 第三节 《一枝花》的艺术特色14-16
- 第四节 文革期间以及文革之后的音乐生活16-18
- 第三章 任同祥唢呐艺术特色18-22
- 第一节 任同祥唢呐音乐创作特征18-19
- 第二节 任同祥唢呐演奏艺术特色19-22
- 结语22-24
- 参考文献24-26
- 附录26-28
- 后记28-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蕙荞;;鲁西南鼓吹乐曲牌《开门》及其调名溯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李寒;;鲁西南鼓吹乐中的“穗子”的动态抽象特征[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3 杨红;;民族音乐学田野中的音乐形态研究——鲁西南鼓吹乐的音乐文化风格探析[J];中国音乐;2007年01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通讯员 王凤起 张强 郜玉华;牡丹区打造传统文化“梦工厂”[N];菏泽日报;2010年
2 杜贵斌;鲁西南养育的非遗传人[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赵厚峰;浓郁的特色 文化的盛典[N];济宁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N];济宁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屠金梅;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怡;任同祥唢呐艺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康宁;鲁西南张氏鼓吹班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宋晓辉;任同祥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演奏艺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4 黄晶晶;嘉祥“鲁西南鼓吹乐”班社的传承与演变[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5 李卫;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董贤;二胡曲《一枝花》演奏版本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7 王静;鲁西南乡土音乐资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开发的构想[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玉兰;范国忠唢呐艺术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9 李洛丹;唢呐曲《庆丰收》与《百鸟朝凤》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杨采芳;响器班的女人们[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本文编号:609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0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