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藏族巴塘弦子艺术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02 12:28

  本文关键词:藏族巴塘弦子艺术特征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谐” 巴塘弦子 艺术特征 文化产业 功能


【摘要】: “谐”,是康巴藏区广泛流传的具有“草根文化”特点的歌舞艺术,以优美的旋律,随意性、即兴性的表演受到群众的喜爱。因牛角胡是其主要的伴奏乐器,汉语称其为“弦子”或“弦子歌舞”。每逢喜庆佳节、迎送宾客或亲朋相聚时,人们便汇聚一堂拉起动听的牛角胡,跳起欢乐的弦子。其中,巴塘地区的弦子以其轻盈的舞姿、优美的旋律和浓郁的乡韵在整个藏区享有盛名。巴塘是江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唐以来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汉藏两大文化的交汇处。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歌舞艺术——弦子。 弦子歌舞是康巴文化的产物,是康巴藏族审美的体现,它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韵味。对巴塘地区弦子歌舞进行学习研究,是立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运用民族音乐学方法并结合民俗学和民族学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而对弦子歌舞所呈现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作以研究和思考。 绪论:主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对巴塘弦子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以概述。民族音乐学不仅要研究音乐本身,还要注重地理环境、人文概况等文化背景的考察。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田野工作调查两部分相结合,来概述巴塘弦子的文化背景。 第二章:对弦子艺术的形成发展脉络作以梳理。一方面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另一方面在田野调查时搜集民间观点和对老艺人进行采访,进而对弦子歌舞的由来以及发展脉络作以梳理。 第三章:巴塘弦子的艺术形态分析研究。从艺术表演形式、音乐特征、伴奏乐器、歌词内容、舞蹈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和阐释。 第四章: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巴塘弦子。弦子既是歌舞艺术又是民族文化,蕴含并承载着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巴塘弦子作为文化符号和文化产业的深层涵义正逐渐凸显。 第五章:本论文在此章中对巴塘弦子的社会功能以及审美方面进行阐释,涉及到传统社会功能基础之上的一些新的社会功能。随着群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方式的变化,巴塘弦子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生着变化发展,展现着新的发展趋势。在新的社会和时代环境下,巴塘弦子将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在中国民族艺术的舞台上愈加璀璨夺目!
【关键词】:“谐” 巴塘弦子 艺术特征 文化产业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绪论9-17
  • 第一章 巴塘县概况17-25
  •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17-20
  • 一、地理环境与地名释义17-20
  • 二、巴塘历史渊源及管辖归属20
  • 第二节 宗教与文化20-25
  • 一、宗教信仰20-22
  • 二、民俗节日22-24
  • 三、民间艺术24-25
  • 第二章 巴塘弦子渊源考证25-30
  • 第一节 藏族歌舞中的"谐"25-26
  • 第二节 巴塘弦子渊源考证26-30
  • 一、弦子的历史考证与民间传说26-27
  • 二、巴塘弦子历史溯源之田野纪实27-30
  • 第三章 巴塘弦子的艺术特征30-62
  • 第一节 音乐特征30-40
  • 一、旋法30-33
  • 二、节拍、节奏33-34
  • 三、调式34-35
  • 四、曲式35-40
  • 第二节 伴奏乐器40-45
  • 一、牛角胡概述40-42
  • 二、牛角胡的制作42-45
  • 第三节 歌词45-53
  • 一、题材内容45-49
  • 二、歌词格律与修辞49-52
  • 三、衬词52-53
  • 第四节 舞蹈特征53-62
  • 一、基本动律54-55
  • 二、歌舞队形55-62
  • 第四章 巴塘弦子的文化阐释62-74
  • 第一节 传承状态62-71
  • 一、传承现状62-64
  • 二、传承方式64-70
  • 三、发展趋势70-71
  • 第二节 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巴塘弦子71-74
  • 一、文化符号71-72
  • 二、文化产业72-74
  • 第五章 巴塘弦子之社会功能与审美74-79
  • 第一节 社会功能分析74-76
  • 一、传统社会功能74-75
  • 二、新生的社会功能75-76
  • 第二节、巴塘弦子之审美76-79
  • 一、艺术形式美77
  • 二、音乐舞蹈美77
  • 三、歌词美77-79
  • 结语79-80
  • 参考文献80-82
  • 附录82-83
  • 附图83-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甘孜藏族自治州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初步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鑫雯旅;;概说新龙锅庄[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韬 米玛 尼玛潘多;葡萄·美酒·弦子舞[N];西藏日报;2010年

2 裴蕾邋本报记者 王向华;巴塘弦子:期待“非遗”改变命运[N];四川日报;2007年

3 记者 陈杨;我州巴塘弦子和色达藏戏耀眼夺目[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建兵;我州“非遗”产品走向市场[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5 杨玉芳;国家文化部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6 窦莉;我州代表团在“非遗节”演展活动中表现突出[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7 本报记者 尼玛潘多;生活充满阳光[N];西藏日报(汉);2011年

8 董锡玖;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寄语舞蹈界青年学子[N];中国艺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韬 米玛 尼玛潘多;康巴神韵醉三江[N];西藏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邓安华;我州展厅好扯眼球[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璐璐;藏族巴塘弦子艺术特征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白帆;德钦县江坡村藏族弦子舞音乐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3 谢兴华;论地方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导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吴星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藏族舞蹈教材建设的历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赵尖草吉;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莫尚洋;藏族锅庄舞的艺术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09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09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