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贺绿
本文关键词:解析贺绿汀《摇篮曲》的乐曲内容和演奏技巧
更多相关文章: 贺绿汀 演奏技巧 作曲家 相结合 音乐艺术 钢琴曲 中国音乐 西方音乐 创作思想 复调音乐
【摘要】:正一、作曲家贺绿汀的创作思想和风格贺绿汀是我国卓越的作曲家和音乐活动家,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贺绿汀的工作涉及到音乐艺术的多方面:创作、教学、音乐历史和负责音乐系统的行政工作。年轻时贺绿汀参加了"五四"运动,之后开始了新音乐文化运动,此运动有着空前巨大的气势,在中国出现了音乐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 深圳艺术学校钢琴科;
【关键词】: 贺绿汀 演奏技巧 作曲家 相结合 音乐艺术 钢琴曲 中国音乐 西方音乐 创作思想 复调音乐
【分类号】:J624.1
【正文快照】: 一、作曲家贺绿汀的创作思想和风格贺绿汀是我国卓越的作曲家和音乐活动家,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贺绿汀的工作涉及到音乐艺术的多方面:创作、教学、音乐历史和负责音乐系统的行政工作。年轻时贺绿汀参加了“五四”运动,之后开始了新音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鹏海;五十年的期盼 kw史性的g墜——伊福部昭拜访贺绿汀纪实[J];音乐爱好者;1996年04期
2 谢天吉;;贺绿汀前期创作特征及其历史意义[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3 张旭良;试论贺绿汀的钢琴曲[J];钢琴艺术;1997年03期
4 梁茂春;;20世纪人文精神的丰碑——纪念贺绿汀百年诞辰[J];云岭歌声;2003年09期
5 ;戴鹏海主要学术成果目录[J];人民音乐;2009年09期
6 戎平;;读《贺绿汀传》[J];上海文学;1988年12期
7 雷维模;;贺绿汀和他的《牧童短笛》[J];音乐世界;1983年11期
8 陆米强;一首传唱半个多世纪的抗日战歌——记贺绿汀留下的《游击队歌》原稿[J];上海档案;2001年03期
9 ;上海举办“贺绿汀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J];小演奏家;2009年06期
10 陆小璐;;贺绿汀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活动综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效刚;;音乐表演心理学的任务[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孙鹏;胡英华;;关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问题[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吴式锴;;有关和声专业课教学根基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苗笛;;维也纳音乐文化给哈尔滨音乐的启示与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6 伍润强;;音乐 时代大潮的浪花——谈潘军伟的两本书[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7 叶思敏;;复调共同课教学笔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王音宣;;简论音乐接受美学的特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10 邓波;;中国1949年以前的和声与对位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俊;继承与创新是音乐的魂魄[N];深圳特区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蔡萌;品牌企业与艺术结缘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吴子桐;不朽的音乐 伟大的悲情[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黄恩智;“流行音乐的前景很可观”[N];辽宁日报;2000年
5 吴名辉;海南作曲家陈元浦的黎山绝唱[N];海南日报;2008年
6 邢晓芳;中国元素“新鲜”再现[N];文汇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欢文;时代呼唤“硬骨头”[N];音乐周报;200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董大汗;深沉的爱恋 无限的思念[N];中国艺术报;2009年
9 钱仁平;请老外写中国出“洋相”[N];音乐周报;2009年
10 ;感受一种音乐气质[N];中国文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科锐;贺绿汀与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梁啸岳;音乐沉寂[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张千一;碰撞、对话与交融[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吴春福;罗忠昒后期现代风格的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7 赵光;解读数字“三”在朱践耳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意义和象征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8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9 王晶;肖斯塔科维奇晚期弦乐四重奏音乐语言与结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璐;现代性背景下的都市新声—贺绿汀早期音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s,
本文编号:611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1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