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虎威钢琴组曲《巴蜀之画》的分析与演奏教学
本文关键词:论黄虎威钢琴组曲《巴蜀之画》的分析与演奏教学
【摘要】: 黄虎威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非常杰出、享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他的钢琴作品与王建中、汪立三、桑桐、郭志鸿等人的作品一样流传广泛,众所周知,他们的钢琴作品都对于研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轨迹和思想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王建中的钢琴组曲《云南民歌》、郭志鸿的《新疆舞曲》、还有本文将要着重研究的黄虎威先生的《巴蜀之画》。无论从作曲学还是从钢琴文献的角度来看,都具有突出的价值,这也体现了黄虎威在创作上对西方创作技法的吸收及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主要分成三大块。首先,从介绍黄虎威的生平作品及创作风格着手,通过分析黄虎威的创作特点引出《巴蜀之画》的创作。其次,以《巴蜀之画》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对它的和声特点、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复调手法、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在形式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和演奏的角度探析作品的中国风味和艺术价值。本文把作品的创作背景、题材、体裁、结构、内容结合我国传统音乐特征与整个音乐文化中的文化特征进行归纳对比,对该曲所展现的音乐文化特征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根源。作品呈现出一种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特征,这些归根结底源于作曲家黄虎威自身的文化底蕴、音乐修养和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环境的影响。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作品中的文化与创作者本人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研究,不仅仅从作品本身去分析研究它,研究它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联系、西方音乐的异同,同时还应从创作者本身的角度,研究其作品文化的成因。因此本文就在中国文化这个大的文化背景里对《巴蜀之画》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对它的音乐特点、结构特点的分析,总结它的文化内涵与整个中国文化的联系。当然它的产生与黄虎威本人受到的文化熏陶是分不开的。因此本文结合黄虎威先生的生平简历、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特点来对此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它的中国风格,从而真正诠释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神韵。 本文还从教学和演奏两方面对《巴蜀之画》在教学中和演奏中的难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巴蜀之画》的演奏特点,能更好地让我们把握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上的特点,这些都体现出黄虎威的钢琴创作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联系,以及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其中能体现这些特征的就是《巴蜀之画》这部作品的音乐文化内涵。
【关键词】:黄虎威 钢琴音乐 中国风格 演奏与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2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11
- 1 黄虎威及其钢琴创作11-18
- 1.1 黄虎威艺术生涯概况11-12
- 1.2 黄虎威钢琴作品创作概况12-15
- 1.2.1 民族特色13-14
- 1.2.2 和声的应用14-15
- 1.2.3 调性的变换15
- 1.2.4 曲式与内容的统15
- 1.3 黄虎威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和要领15-18
- 1.3.1 注重其民族性15-16
- 1.3.2 注意和声16
- 1.3.3 延音踏板的灵活运用16
- 1.3.4 整体结构的把握16-18
- 2 《巴蜀之画》的创作及研究意义18-31
- 2.1 创作背景及风俗特征18-19
- 2.1.1 创作背景18-19
- 2.1.2 风格特征19
- 2.2 《巴蜀之画》的研究意义19-20
- 2.3 创作手法简析20-31
- 2.3.1 调性、调式分析20-25
- 2.3.2 和声特点分析25-28
- 2.3.3 曲式结构分析28-31
- 3 《巴蜀之画》的演奏教学31-40
- 3.1 《晨歌》31-34
- 3.1.1 演奏技巧与弹奏方法32-33
- 3.1.2 教学难点33-34
- 3.2 《空谷回声》34-35
- 3.2.1 演奏技巧与弹奏方法34
- 3.2.2 教学难点34-35
- 3.3 《抒情小曲》35-36
- 3.3.1 演奏技巧与弹奏方法35-36
- 3.3.2 教学要点36
- 3.4 《弦子舞》36-37
- 3.4.1 演奏技巧与弹奏方法36
- 3.4.2 教学要点36-37
- 3.5 《蓉城春郊》37-38
- 3.5.1 演奏技巧与弹奏方法37-38
- 3.5.2 教学难点38
- 3.6 《阿坝夜会》38-40
- 3.6.1 演奏技巧与弹奏方法38-39
- 3.6.2 教学难点39-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4
- 后记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步玉琴;浅谈西方巴罗克与古典时期的钢琴音乐艺术[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2007年北京钢琴音乐节”五一黄金周开幕[J];中国音乐教育;2007年04期
3 马雪梅;;20世纪钢琴音乐的力度表现[J];才智;2008年15期
4 ;从意大利到中国——2010年第二届北京国际钢琴音乐节速写[J];钢琴艺术;2010年08期
5 ;清凉之夏 琴动岛城 青啤地产之夜——旅德钢琴家徐牧钢琴音乐会[J];青岛画报;2011年09期
6 杜小丽;高师钢琴的特点与教学[J];音乐探索;2004年03期
7 李卫红;试论钢琴音乐的艺术感染力[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S1期
8 黄伟;施坦威——150年钢琴音乐历史的传奇[J];乐器;2005年11期
9 江音婵;;贝多芬钢琴音乐的魅力[J];音乐探索;2006年S1期
10 陈晓艳;;现代钢琴音乐发展趋向研究[J];音乐探索;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莹;;浅谈钢琴作品中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性[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詹艺虹;走进俄罗斯的钢琴音乐[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何文波;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钢琴音乐会[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记者 段佳;“七钢琴音乐会”伴华泰 奏响专业服务主旋律[N];中国保险报;2003年
4 周铭孙;一部蕴藏丰富的钢琴音乐宝典[N];音乐周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刁艳;真的无所谓[N];音乐周报;2009年
6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姜扬与维也纳“大师音乐会”[N];光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黎宏河;艺术讲堂:深圳保利的公益实践[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崔世光;楚汉武士的故事与诗篇[N];音乐周报;2004年
9 廖仲毛;手机文学渐热[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欧阳江河;为李云迪喝彩[N];中国文化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3 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军;汪立三先生钢琴音乐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武旭峰;山东省临沂市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莉莉;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风格钢琴音乐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文川;黄虎威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乔s,
本文编号:636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36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