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格与现代意识之完美契合——李遇秋手风琴独奏曲《天女散花》创作手法与艺术风格解构
本文关键词:民族风格与现代意识之完美契合——李遇秋手风琴独奏曲《天女散花》创作手法与艺术风格解构
【摘要】:李遇秋——一位在我国手风琴界举足轻重的、中国现代作曲家中唯一最热心于手风琴创作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作曲家。为创建和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手风琴乐派这一几代中国手风琴同仁梦寐以求的宏伟目标孜孜不倦地努力,为我国手风琴作品创作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围绕李遇秋手风琴独奏曲《天女散花》进行赏析与探究,通过分析研究其艺术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段,提高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准确和完整地学习和演绎该作品。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民族风格 现代意识 契合 李遇秋 天女散花
【分类号】:J624.3
【正文快照】: 前言大凡称得上艺术作品的创作,必是独具特色与个性,手风琴音乐亦无例外。李遇秋在国内手风琴界可谓无人不知,,他不仅演奏手风琴得心应手,难能可贵的是他同时还有着深厚的创作功底,其对中国民族调式中和声的深刻研究,对西洋调式中和声的清晰了解,使其运用在手风琴作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洁 ,汪毓和;李遇秋与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2002年05期
2 申波;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发展轨迹[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佳;;我国手风琴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阻碍现象分析[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4期
2 张冰冰;;新时期中国手风琴发展状况研究[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5期
3 金鑫;;略述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状况[J];大舞台;2011年07期
4 李明华;李文皓;;谈李遇秋的三首奏鸣曲的特点[J];电影文学;2009年15期
5 何巍;;简析手风琴曲《天山云霞》中体现出的民族性创作特征[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8期
6 安昀;;古筝演奏技法理论分析[J];大众文艺;2010年11期
7 杨茜;;手风琴多元化发展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0年18期
8 丁岩;;抖风箱在手风琴演奏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1年17期
9 杨茜;;手风琴音乐民族化过程中的创作特点[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曹志槟;;浅析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特点[J];大舞台;2012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华;李遇秋手风琴作品中的京剧因素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牛芊;天津地区手风琴教学与演奏发展的探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3 严海蒙;谢苗诺夫《保加利亚组曲》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唐晶晶;建国以来中国手风琴作品风格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珊珊;建国以来手风琴的民族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娜;《闹元宵》之演奏探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马骊骊;论李遇秋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郑隽逸;中俄高等院校手风琴专业教学现状之比较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铁琰琰;北京手风琴发展史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高贺杰;F·李普斯《巴扬演奏的艺术》的译介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杰;;民族风韵与现代意识的融合——曹光平无伴奏三声部女声合唱《天湖·纳木错》评析[J];人民音乐;2009年08期
2 王璐;;施光南作品创作特点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年05期
3 董存明;;摘取歌星光 环的多合元素[J];歌曲;1994年01期
4 郑平;;民族传统与现代意识的天然汇合——评舞剧《土里巴人》的艺术意蕴[J];戏剧之家;1996年01期
5 解淑红,孟秀丽;探寻音乐和服装的美学契合[J];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许蓉;;正确把握中国小提琴乐曲演奏的民族风格[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阮志斌;;古典元素的现代构建——谈方文山歌词的现代意识[J];词刊;2008年08期
8 邹伟铭;邹伟红;;论中国电影音乐民族性和西欧古典风格特征[J];电影文学;2008年19期
9 邓辉;李岚;;突破创新是云南舞蹈发展的新动力[J];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S1期
10 魏世夫;;歌曲创作中民歌音调素材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艳;;浅析艺术风格——论民族风格与时代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胡筱铮;;对当代复调教学的几点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匡雅玲;;浅谈歌唱中“字”、“气”、“情”的处理在演唱中国歌曲中的作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樊祖荫;;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三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庄民权;;声乐训练的民族化问题[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金明春;;论中国歌曲的衬字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曹翠省;;论民族歌唱演员的全面修养[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施王伟;;谈现代歌曲创作的走向[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10 常佳;;关于小提琴民族化问题的一些思考[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一仪;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歌曲[N];音乐周报;2006年
2 龙剑;北侗情歌“啊获炎”[N];贵州民族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段磊 实习记者 武子暄 实习生 魏宝红;特色舞蹈民族歌曲为圣火传递添彩[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4 詹晓南;最民族的就是最世界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王建柱;李遇秋与《长征组歌》一同走过40年[N];音乐周报;2005年
6 王建柱;李遇秋:与《长征组歌》一同走过40年[N];天津日报;2006年
7 陈涤非;流行歌曲的民族风格[N];辽宁日报;2000年
8 孟兰英;长征组歌的前世今生[N];光明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周静邋沈仕卫 胡卡妮;评委点评:民族民间舞节目有历史性突破[N];贵州日报;2007年
10 徐晴岚;民族风格钢琴曲的探索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叶国辉;库塔克的音乐创作及其观念[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3 王宝龙;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星;中国民族风格赋格曲主题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2 肖敏;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高静;民族的心结 浪漫的手法[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彤;赵元任艺术歌曲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胡娅;试论如何把握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D];天津音乐学院;2004年
6 张珊珊;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研究与演奏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都本玲;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毕秋娟;中国小提琴作品演奏技法探微[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9 李婷;谭小麟室内乐创作技法与民族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姜宇丹;从赵元任艺术歌曲中音乐与语言的共通性看其对现代音乐史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3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5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