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关键词: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耀眼明珠,它的表现内容和形式逐渐多元化。文章详细地阐述了民族声乐的理论发展变化,提出新时期传统民族声乐与现代民族声乐在协调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要挖掘、抢救和保护"原生态"民歌,并加强传统民族声乐的理论建设。传统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是时代的必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振兴传统民族音乐,使现代民族声乐在继承传统声乐的科学元素和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多元化 民族声乐 传承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下,网络媒体、数字媒体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和频率,世界文化经济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展,促成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历史悠久,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众多,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民族个性,给民族文化增添了无数奇葩,声乐艺术可谓其中最耀眼的明珠。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红梅;;浅谈民族声乐新传统[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7期
2 周丽娜;;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现状探究[J];艺术百家;2011年S2期
3 蔡多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音乐探索;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鲲;;浅析民族唱法与戏曲演唱的比较与借鉴[J];大众文艺;2010年10期
2 刘晶;;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2年17期
3 庄虹子;;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向文;;民族声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2年05期
5 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付文静;戴旦旦;;民族声乐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以江西高校为例[J];金田;2013年02期
7 梁娜;;传统民族声乐的传承及流变[J];音乐大观;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晓雅;从龚琳娜“新风格”音乐看民族声乐教学[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2 张红霄;中国民族声乐通俗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风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变奏”——从作品的创作及演唱风格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J];北方音乐;2011年12期
2 徐敦广;;论当代民族声乐的美学复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史玉学;;美的嬗变——论当前民族声乐的审美内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4 解丽;刘明健;;多元整合:民族声乐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5 白宁;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彭丹雄;简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乔新建;确立民族声乐双重发展途径的构想[J];音乐研究;2003年02期
8 石惟正;是分道扬镳, 还是殊途同归? ——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J];人民音乐;2003年09期
9 夏毅和;马琰;;关于民族声乐发展的几点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霭林;;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J];文化学刊;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僧文莉;;浅谈中国民族声乐与原生态唱法之异同[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2期
2 王建设;试论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特点[J];艺术教育;2005年03期
3 姜华敏;;论民族声乐的多元化走向[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杨列京;;关于民族声乐创作和演唱多元化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任志宏;单建鑫;;尼夏的启示——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声乐教学观[J];文教资料;2007年22期
6 李晓红;;继往开来 历久弥新——中国民族声乐在当前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汪丽萍;;浅析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传承与传播[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周晓玲;;略论喻宜萱先生的民族声乐理念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J];黄河之声;2008年21期
9 孟新洋;;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1年01期
10 戴勇;;高校民族声乐学科建设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晓玫;张倩;李志民;;守护城市的古老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保护研究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焕庆;传承才能“步步高”[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石惟正;我的民族声乐观[N];音乐周报;2000年
3 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声乐的发展要坚持多样化审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金惠子;民族声乐文化的优秀传承者——黑力[N];音乐生活报;2011年
5 梁占峰;唱法与审美多元化[N];音乐周报;2004年
6 天水市歌舞团 杨涛;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N];天水日报;2009年
7 金鹿;黄钟大吕中国流[N];中国文化报;2001年
8 吴雁泽(发言者为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常务副主席);传承民族音乐 弘扬民族精神[N];中国艺术报;2002年
9 韩溪;站得再高些 想得再远些[N];文艺报;2000年
10 记者 原中倩;良好个人修养是学艺的基础[N];海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迟凤芝;朝鲜文庙雅乐的传承与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会敏;从新民歌的发展看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构建[D];云南艺术学院;2009年
2 姚小兰;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洪艳;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何纪红;浅谈原生态民歌的教育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洋君;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风格[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6 巩s,
本文编号:763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76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