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音乐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初步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采用“文献综述”与“量表测量”结合的方法,对音乐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初步研究。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心理学家从独特的视角对幸福的界定——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主观幸福感与环境、身体状况、休闲活动以及人格特质、自尊、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品质有较强相关。以往研究表明,音乐具有生理物理、心理情绪、人际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音乐专业大学生作为长期从事音乐活动的群体,在某些方面如人格特征、自尊等与其他群体存在较显著差异。由此,笔者推测音乐专业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也存在自身特点。 本文采用Diener的主观幸福感问卷,随机抽取北京、哈尔滨等地音乐专业大学生222人,非音乐专业大学生189人,对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即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上进行测量。得出以下结论: 1、音乐专业大学生经过长期的的音乐学习,其主观幸福感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较少的消极情感。这主要是由于音乐活动特殊性的影响:音乐活动的群体性使音乐专业大学生加强了人际交往,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性格开朗乐观;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场所丰富多样,学习目标划分的更加具体和明确,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很容易获得自尊感及成就感;由于音乐专业选材上的要求,音乐专业大学生大多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较为满意,更加自信;同时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情感宣泄的途径,心理状态更加平衡。在积极情感维度上,音乐专业大学生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原因可能为:音乐能够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体验,但对于专业从事音乐活动的群体,长期以来对这种体验产生适应的效应;根据情感模式的系统性理论,音乐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较为单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还不够丰富,因此,从音乐审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更为有限,因此,积极情感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2、本研究中,音乐专业男生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高于女生,但在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在音乐学习中,男生的身体条件更具有优势,有着更强的自信心。在音乐教材中,成功的音乐家中男性占大多数,这都能增强男生的满意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观念的进步为女大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为女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与空间,80后的女性的人格特征更趋于动向、开放结构,使得音乐专业男女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减小。 3、音乐专业大学生年级间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从整体来看,大二的幸福感最高,大四的最低。这一结果主要受到校园生活、专业技能学习、就业等的影响。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音乐专业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4;G4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8
- 第一节 选题原因10-11
- 第二节 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11-16
- 一、国外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11-13
- 二、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13-14
- 三、国内外主观幸福感在音乐领域的研究状况14-16
- 四、笔者见解16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16-18
- 一、研究内容16-17
- 二、研究意义17-18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8-33
- 第一节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18-30
- 一、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历史回顾18-19
- 二、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结构、特点19-23
- 三、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及理论23-24
- 四、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24-26
- 五、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26-30
- 第二节 音乐活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30-33
- 一、国外相关研究30-31
- 二、国内相关研究31-33
- 第二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33-40
- 第一节 研究方法33-35
- 一、研究方法33-35
- 1、研究假设33
- 2、研究对象33-34
- 3、研究工具34-35
- 4、数据的处理35
- 第二节 研究结果35-40
- 一、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35-37
- 二、音乐专业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37-38
- 三、音乐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38-40
- 第三章 分析、讨论与结论40-52
- 第一节 结果与分析40-47
- 一、研究结果40
- 二、结果分析40-47
- 1、音乐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与分析40-44
- 2、音乐专业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与分析44-46
- 3、音乐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46-47
- 第二节 结论47-49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启示、创新点及不足49-52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 主观幸福感问卷56-57
- 致谢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淑华,张积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J];青年研究;1997年01期
2 苗元江;;幸福感概念模型的演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郑雪,严标宾,邱林;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年04期
4 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5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6 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佟永峰;李焰;范杰;;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王燕;;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年02期
9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陈秀丽,冯维;西方心理学幸福感研究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晓晖;高中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铨剑;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晓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6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2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