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器乐图像的审美特征
本文关键词:汉画像器乐图像的审美特征
【摘要】:徐州的汉画像器乐图像,反映了徐州汉代的文化审美,其表演形式,随着审美文化的传承,由单一的个体表演,逐步衍化成器乐合奏、乐器与舞蹈的结合。乐器演奏人物表演的神态,刻画出形与神的审美特征,显露出了汉文化的审美价值观。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关键词】: 汉画像 乐器图像 形与神 审美价值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徐州汉画像艺术文脉“衍生态”的音乐文化承传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760047 徐州工程学院科研项目:徐州汉画像乐舞的音乐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XKY2010316
【分类号】:K879.4;J601
【正文快照】: 汉代的徐州,基本上是楚声影响着文化发展。汉刘邦自幼生长在徐州,喜爱楚声,自然也就促进了汉代音乐的发展,影响了汉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秦以来的统一多民族的幅员辽阔的封建制大帝国,汉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顶点。汉画像石上栩栩如生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璐璐;;从徐州汉画像石中乐舞艺术造型领略汉代审美风情[J];剧影月报;2008年04期
2 朱存明;;从汉画像石探析汉代盘舞艺术[J];东方收藏;2010年09期
3 谷兰君;汉代歌唱艺术的表现形式[J];南都学坛;2005年03期
4 郑燕欣;;南阳汉画像石中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神州;2011年14期
5 吴金宝;;汉画像乐舞艺术的区域文化特征[J];南都学坛;2006年03期
6 李通英;;从汉画像石看汉代巾袖舞蹈与中国舞蹈之渊源关系[J];艺苑;2006年11期
7 刘克;;音乐汉画中所反映的儒家哀乐理念及人格完善思想[J];孔子研究;2007年06期
8 冯宇光;;从汉画像看汉代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J];南都学坛;2007年02期
9 邵小萌;;汉画乐舞百戏的娱人功能[J];南都学坛;2007年06期
10 燕海霞;;从汉画看汉代的鼓舞[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宇晓;;婆娑弄姿融古风 飞扬浪漫汇汉韵——浅析汉画像中的盘鼓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沈阳;;“建鼓舞”的再认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绪华;从汉画像石看汉代乐舞艺术[N];光明日报;2003年
2 赵兴红;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与戏曲中的滑稽元素[N];文艺报;2006年
3 许春雷;唢呐的起源与人类的情感[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记者 邢兆远;礼俗登上大雅之堂[N];光明日报;2009年
5 孟凡荣 张守俭 徐承德 刘宏奇;沛县唢呐越吹越亮[N];新华日报;2002年
6 杜贵斌;鲁西南养育的非遗传人[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若男;从现存汉画像石(砖)资料中看两汉时期的舞蹈活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杜蕾;山东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卫雪怡;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芳溢;《全汉赋》音乐史料初步整理与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5 安其乐;论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的建鼓[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李通英;汉代歌舞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庆庆;汉唐散乐的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8 刘娜;重构与整合[D];天津音乐学院;2006年
9 孙倩;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史中的重要阶段——汉魏六朝时期乐舞探微[D];郑州大学;2004年
10 任艳花;汉代武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8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6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