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要素在电影配乐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论“循环”要素在电影配乐设计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循环 电影配乐设计 节奏 动机 和声 蒙太奇
【摘要】: 本文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将电影配乐置于电影综合艺术的上下文之中,论述了电影配乐设计中对“循环”要素的应用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同时,本文还试图通过对电影配乐设计本身特点的分析并结合音乐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寻找“循环”要素在电影配乐设计中存在与产生作用的原因。 全文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从固定低音、固定和声、固定高音这三个方面概述了“循环”要素在西方传统艺术音乐创作中的应用。第二章是电影配乐设计中“循环”要素的分类与应用分析。在本章第一节中将电影配乐设计中的“循环”要素分为了节奏循环、动机循环、和声循环三类,并进行了举例说明。在第二节中以几部影片为研究重点,并结合画面与影片情节,具体分析了“循环”要素在其配乐设计中的形态特征与产生的作用。第三章主要以电影配乐设计理论与音乐心理学为切入点,对“循环”要素在电影配乐设计中存在并产生作用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的论述。
【关键词】:循环 电影配乐设计 节奏 动机 和声 蒙太奇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17.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第一章 “循环”要素在西方传统艺术音乐创作中的应用7-14
- 第一节 帕萨卡里亚与恰空7-10
- 第二节 固定高音变奏10-14
- 第二章 电影配乐设计中“循环”要素的分类与应用分析14-63
- 第一节 电影配乐设计中“循环”要素的分类14-19
- 一、节奏循环14-15
- 二、动机循环15-16
- 三、和声循环16-17
- 四、多种“循环”要素的结合使用17-19
- 第二节 电影配乐设计中“循环”要素的具体应用分析19-63
- 一、电影配乐设计中的基本术语与标记19-21
- 二、“循环”要素在电影配乐设计中应用的实例分析21-61
- 三、持续音61-63
- 第三章 对“循环”要素在电影配乐设计中存在并产生作用的原因分析63-77
- 第一节 电影配乐设计基本理论63-70
- 一、旋律设计与基本情感模式63-64
- 二、配乐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64-66
- 三、配乐设计草图66-70
- 第二节 对“循环”要素在电影配乐设计中存在并产生作用的音乐心理学分析70-75
- 一、听觉生理基础——“心理节奏”的存在70-71
- 二、对人听音过程的音乐心理学分析71-75
- 第三节 作为配乐的音乐75-77
- 一、时间的有限性75-76
- 二、镜头语言的节奏性76
- 三、配乐要求的简洁性76
- 四、配乐整体结构的需要76
- 五、力度表现的需要76-77
- 结论77-78
- 参考文献78-79
- 作者后记7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基督原型[J];电影评介;2006年09期
2 赵玲;“从朦胧中来,到朦胧中去”——从《牧神午后》看德彪西的艺术特征[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苏文菁;小说叙述时间的空间化——电影手法对当代小说的反哺[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3期
4 郭蓉;巴托克音乐的形式和特点[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梁粤梅;论《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年03期
6 张兵娟;;电视剧叙事与女性主义叙事批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葛姝亚;;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内涵与发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8 石芳;浅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邹懂礼;“黑色”影像里的社会与人生——黑色电影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杨峻峰;钢琴二重奏教学探倪[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惠芳;;时空的“对话”——由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观思考当代基础音乐教育改革[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游妍丽;;透过音乐教育和大脑的关系引发出的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水平干预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曲宁;刘红宁;;成就目标与表演焦虑[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5 张硕果;论上海的社会主义电影文化(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海阔;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D];浙江大学;2006年
7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吕树梅;新中国乡村电影创作中的理想化倾向[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孙晓虹;历史与女性的抒写[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倩;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天星;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03年
3 韩晋宁;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和声手法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4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阳;电影艺术卡通论[D];河北大学;2004年
6 裴佳;试论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兼谈早期键盘变奏曲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7 马骅;论普契尼歌剧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刻画[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8 蔡麟;论海顿音乐中的喜剧性——以海顿弦乐四重奏为例证[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9 郑刚;谈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玉环;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的揉弦[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80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8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