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女中音演唱中国作品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6 12:27

  本文关键词:女中音演唱中国作品特点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女中音 中国作品 演唱 二度创作


【摘要】: 本文从演唱的角度结合女中音音质的特点和中国声乐作品自身特点,分两部分展开论述。从女中音声部的形成、类型和音质三方面分析女中音自身的一些情况;及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学习美声唱法是要借鉴美声的精髓和美感为唱好中国歌曲服务,中国作品很多,为女中音创作的却很少,选择合适的中国作品给女中音演唱,并进行的二度创作。结合自己的学习、演唱的感受进一步论述。
【关键词】:女中音 中国作品 演唱 二度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1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8
  • 第一章 对女中音的认识8-9
  • (一) 女中音声部的形成8
  • (二) 女中音的类型8-9
  • (三) 女中音的声音特质9
  • 第二章 女中音中国作品概况9-11
  • (一) 女中音歌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9-10
  • (二) 女中音中国声乐作品的选择10
  • (三) 中国作品的二度创作10-11
  • 第三章 具体实例分析11-17
  • (一) 女中音演唱民歌特点11-13
  • (二) 女中音演唱艺术歌曲特点13-14
  • (三) 女中音演唱创作歌曲特点14-15
  • (四) 女中音演唱流行歌曲特点15-17
  • 结论17-18
  • 参考文献18-19
  • 致谢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君女中音独唱音乐会圆满成功[J];音乐生活;2011年08期

2 于乐丽;;试论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中的踏板问题[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年09期

3 关洁;;简析《夕阳萧鼓》特点及演奏[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1期

4 丁跃坚;;论中国作品演唱的语言魅力[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5 关洁;;浅析中国作品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1年22期

6 晓安;;《凯普莱特与蒙泰古》在慕尼黑国家歌剧院精彩登场[J];歌剧;2011年09期

7 刘颖实;梁黎;;德德玛(蒙古族)[J];中国民族;2011年07期

8 杨智莎;;钢琴教育民族化发展问题初探[J];大舞台;2011年07期

9 赵荷清;;从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看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的相关问题[J];才智;2011年22期

10 王进;;古今中西 融之一体——解析女声无伴奏合唱《家住安源》有感[J];音乐创作;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佳;;关于小提琴民族化问题的一些思考[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易彬;;“秘密”的写作——穆旦形象考察(1958~1977)的一条线索[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张亮;孙向红;张侃;;消防监控界面的语音信号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叶芳;刘波;;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之我见[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5 李美皆;;顾彬式的偏激和走俏[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6 付文慧;;从中国“寻根小说”的英译透视意识形态和诗学取向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匡雅玲;;浅谈歌唱中“字”、“气”、“情”的处理在演唱中国歌曲中的作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刘昱君;;中英短篇故事叙事结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冰;;从释意理论看《酒国》中的比喻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曹鹏;;坚守音乐阵地,鞠躬尽瘁[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牧村好的女中音更像男高音[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记者 王玉梅;“重述神话”中国首部作品全球面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3 焦波;用交响表达中国声音[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卜大炜;听“上海四重奏”演奏中国作品[N];光明日报;2003年

5 胡志挥;谁来向国外译介中国作品[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知名乐评人 李皖;独一无二李霄云[N];中国经营报;2011年

7 记者 赵艳;省第六届国际友好美术交流展在盘举行[N];盘锦日报;2007年

8 罗志旋;“金钟”折射当下声乐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安瑞;键盘上崛起的中国龙[N];音乐周报;2008年

10 高峰;关牧村:难忘歌声追忆难忘岁月[N];中国艺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映玟;“真景山水”与“南宗”的共存[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2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翠伟;女中音演唱中国作品特点分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2 曹海萍;改革开放以来女中音声乐文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黎辉辉;19世纪法国女中音咏叹调在教学中的运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文瑜;歌剧《参孙与达莉拉》女中音咏叹调分析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5 赵娜;花腔女中音演唱特点的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亚男;花腔女中音巴托莉的演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苏雅军;女中音的声部确定及其声区统一训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冠馥;亨德尔的歌剧《阿尔契娜》中女中音咏叹调的风格特点及演唱要求[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9 丁坤;19世纪法国歌剧的“邪恶之花”娇艳盛开[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董小攀;声音与角色的完美结合[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982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82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5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