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扬州学派实学传统下的音乐著述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扬州学派实学传统下的音乐著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扬州学派 凌廷堪 燕乐考原 笛律匡谬 江藩 乐悬考
【摘要】:扬州学派是清代乾嘉时期的重要学术流派之一,以重视实学、成果丰厚著称。其中音乐类成果主要涉及乐律和乐悬,对燕乐乐调、荀勖笛律和乐悬问题的系列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乐律著述有凌廷堪的《燕乐考原》和《晋泰始笛律匡谬》,乐悬著述有江藩的《乐悬考》。本文试图从扬州学派的实学传统——理证和训诂在扬州学派音乐著述中的体现入手,结合后人的研究、文献资料和相关考古资料,对这三部音乐著述进行辩证评价,,并从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研讨。 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阐述扬州学派的实学传统——即理证和训诂两种治学方法,并对扬州学派音乐著述的作者(凌廷堪和江藩)学缘、著述内容(乐律、乐悬)做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是对扬州学派乐律著述中的乐律理证问题进行考证和辨析,并结合扬州学派的学术背景评述凌廷堪乐律研究的得与失。第三部分是对扬州学派乐悬著述中的名物训诂问题进行辩证,指出江藩根据相关经学文献、乐悬图和文字释义等对乐悬器物进行的形制研究特点。第四部分是对由实学传统所贯穿的扬州学派音乐著述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加以肯定,阐明扬州学派音乐著述秉承清代乾嘉学术的传统,启迪了近代燕乐乐调、笛律和乐悬研究的专门之学,在中国音乐学术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扬州学派 凌廷堪 燕乐考原 笛律匡谬 江藩 乐悬考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09.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2
- 一、 本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8-9
- 二、 本论题研究现状的分析9-11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11-12
- 第一章 扬州学派的实学传统与音乐著述12-19
- 第一节 扬州学派的实学传统——逻辑理证与名物训诂12-14
- 一、 重视推演的逻辑理证12-13
- 二、 探本穷源的名物训诂13-14
- 第二节 扬州学派的音乐著述14-19
- 一、 凌廷堪的音乐著述16-17
- 二、 江藩的乐悬著述17-19
- 第二章 扬州学派乐律著述中的逻辑理证19-33
- 第一节 《燕乐考原》中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证19-27
- 一、 《燕乐考原》中的史料书证20-21
- 二、 《燕乐考原》中重要问题的理证21-27
- 第二节 《晋泰始笛律匡谬》中荀勖笛律的理证27-31
- 一、 《乐律表微》、《荀勖笛律图注》、《晋泰始笛律匡谬》与荀勖笛律相关文献的比较28-29
- 二、 《泰始晋笛律匡谬》与《声律通考》与荀勖笛律相关文献的比较29-31
- 第三节 凌廷堪乐律理证的是非得失31-33
- 第三章 扬州学派乐悬著述中的名物训诂33-49
- 第一节 江藩《乐悬考》中乐悬名物训诂33-47
- 一、 哸34-35
- 二、 摩35-37
- 三、 肆37-38
- 四、 攏38-40
- 五、 方响、云锣40-42
- 六、 乐悬42-47
- 第二节 江藩乐悬名物训诂的特点47-49
- 第四章 扬州学派音乐著述的价值体现49-54
- 第一节 在扬州学派学术传统中的价值体现49-50
- 第二节 在清代学派音乐著述中的价值体现50-52
- 第三节 在中国音乐学术史中的价值52-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59
- 后记59-6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爱平;纪昀与《四库全书》[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2 姚丽;;地方戏与现代文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3 吴国庆;;乾嘉“汉学”范畴演变的多维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4 岳升阳;宣南文化与清初学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白云娇;;《阅微草堂笔记》幽默艺术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刘鹏;;清藏书家顾之逵生平考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年03期
7 李兴娟;;《清史稿·儒林传》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8 庞国栋;张万仪;;巴渝学术思想与人文资源考辨[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9 陈安民;王江;;“吴皖分帜”与江藩论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钟晓华;;论江藩《汉学师承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学术情怀[J];船山学刊;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勇;;方苞《春秋》学二题[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3 王雪萍;;论扬州盐商的儒贾性[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吴增礼;清初江南遗民生存境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孔燕妮;袁枚诗歌理论与实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何海燕;清代《诗经》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吕双伟;清代骈文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郭院林;从“以礼治左”到“援古经世”—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10 郭素红;明代经学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李元度的史学思想与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2 谷小溪;康熙时期《诗经》文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玉;试论阎若璩的文献成就[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平;潘德舆及其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肖士娟;王昶诗歌及其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学亮;焦循《剧说》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唐晶;三苏历史评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文忠;朱彬《礼记训纂》的学术继承[D];安徽大学;2011年
9 吕盼盼;恽敬年谱简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毅巍;桂馥年谱[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2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01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