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瑰宝──垒词
本文关键词:民间音乐瑰宝──垒词
【摘要】:侗族"垒词"是融合文学与音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歌也吟,亦说亦唱,但既不是完全诵读,也不是纯粹的歌唱,是将"吟"与"唱"融合得很完美的艺术形态。在中国传统音乐范畴中应属词调音乐,内容涵盖侗族民间民俗、历史、宗教和原始戏剧等等,具有鲜明的地方与民族特色。文章主要以流行于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苗族侗族自治县北部侗族的垒词为研究对象,并以情话垒为例,对侗族垒词进行文学与音乐的艺术形态、社会价值、传承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研究,期望有更多的学者来关注这一古老的音乐文化,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
【关键词】: 侗族 垒词 情话垒 艺术特征 传承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D039 2014年度湖南社科基金项目:14YBA303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一、垒词的简介本文在探究侗族“垒词”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地域是指最具代表及特色的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北部方言地带。它位于武夷山、雪峰山脉及云贵高原余脉的莽莽群山之中1,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侗族北部方言区,孕育着当今非常珍稀的音乐艺术瑰宝——垒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培安;侗族芦笙略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杨果朋;;侗族“咚咚推”的艺术特征及赏析[J];中国音乐;2009年02期
3 杨媛;;贵州侗族歌唱文化研究[J];文化学刊;2012年04期
4 谭厚锋;;歌师在侗族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贵州省榕江县一个侗族村寨为个案[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5 胡牧;;侗族河歌与京族情歌生态美蕴比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潘琼阁;;侗族芦笙:喜乐、和谐、群聚力[J];中国民族;2009年04期
7 何欣;;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08期
8 罗卉;;新晃侗族情歌的艺术特征探微[J];音乐创作;2013年04期
9 潘永华;侗族民族歌舞“多耶”初探[J];中国音乐;2002年04期
10 杨果朋;李强;;芷江侗族“孽龙”舞的音乐文化特征[J];中国音乐;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少勇;吴伟;;通道侗族芦笙的保护现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杨咏梅 朱梦聪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周必素;默默守望在传统文化的麦田[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吴兴文邋本报记者 罗梅;侗族文化品牌步入文化维权时代[N];贵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明莲;侗族摔跤文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2 夏斐;侗族传统村寨聚落中临水景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章程;侗族傩舞“咚咚推”的象征符号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舒慧敏;贵州黎平侗族河歌传承的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徐秀红;侗族河歌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6 谢琦;侗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7 陈小华;湘西南侗族嫁歌探幽[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敏;侗族节奏型舞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9 卓s,
本文编号:1027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02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