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应用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8:02

  本文关键词: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应用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思维 形象思维 师生关系 声乐教学


【摘要】:面对21世纪“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运用形象思维促进教学质量这个命题也进入了教育研究领域。尽管对于特殊学科-------声乐而言,这一命题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大多声乐教学只注意训练唱法,训练中忽视了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们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词的技法,这样很难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很难创造出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间”“唱歌不是表现音程音阶,而是要唱出音乐的内在涵义——思想感情”,要演唱好一首歌曲,不仅需要扎实的音乐基本知识和良好的声音条件,更需要运用形象思维,将“带有语言的音乐”树立起来,深入挖掘其内在含义和思想情感。理解作品需要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歌唱教学中适当运用创造想象与形象思维这点石成金的科学方法,能够激起学生对作品的情趣感知,叩击情感,打动心灵,调动其理解、体验等心理能力,培育学生健全歌曲演唱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孕育、体验,创造歌声美,不但能演唱教授过的歌曲,更能具备驾驭歌曲,继续开拓思维,再创更新、更美的歌声的能力。一个好的歌者,应该根据主观意愿随意变化音色以此调整发声状态和创造歌曲意境的能力。创造想象与形象思维这种巨大的心理潜能,一旦被挖掘出来,就会变成歌唱艺术巨大的创造力。 本文主要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论述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及形象思维在思维中的地位及形象思维在歌唱中的作用;第二章从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具体应用出发,分析国内外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在读字、呼吸、声线、共鸣腔、因材施教、感情处理上、歌唱中的情绪调控等方面的具体应用;第三章探讨如何训练与提高形象思维。由于本人学识疏浅,文中的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关键词】:思维 形象思维 师生关系 声乐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引言8-9
  • 第一章 形象思维9-19
  • 1.1 思维的概述9-11
  • 1.2 形象思维的定义与特点11-15
  • 1.3 形象思维在歌唱过程中的作用15-19
  • 第二章 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应用19-29
  • 2.1 形象思维与声乐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19-20
  • 2.2 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20-27
  • 2.2.1 形象思维与读字21-22
  • 2.2.2 形象思维与呼吸22-23
  • 2.2.3 形象思维与声线23-25
  • 2.2.4 形象思维与共鸣腔25-26
  • 2.2.5 形象思维中的因材施教26-27
  • 2.3 形象思维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27-29
  • 2.3.1 形象思维在感情处理上的具体运用27-28
  • 2.3.2 形象思维在提高演唱者艺术表现力方面的运用28-29
  • 第三章 形象思维的训练与提高29-39
  • 3.1 丰富音乐表象积累,培养直觉能力29-32
  • 3.1.1 用心聆听音乐作品,增强音乐直觉能力29-30
  • 3.1.2 用心分析音乐作品,增强音乐欣赏能力30-31
  • 3.1.3 用心体会音乐作品,增强音乐感悟能力31-32
  • 3.1.4 用心记忆音乐作品,提高音乐表象积累32
  • 3.2 培养联想、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32-34
  • 3.2.1 掌握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33
  • 3.2.2 不断地丰富对音乐作品的联想、想象体验33-34
  • 3.3 充分应用形象思维能力进行演唱再创作34-39
  • 3.3.1 充分应用形象思维能力,加深音乐作品的歌词理解35-36
  • 3.3.2 充分应用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加深音乐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体验36-37
  • 3.3.3 充分应用形象思维能力,加强演绎作品的声音运用37-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1
  • 致谢41-42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天宝,王攀峰;试论新型教与学关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2 王群英;声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1053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053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d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