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即兴性弹唱艺术初探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即兴性弹唱艺术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弹唱 即兴演奏 即兴伴奏 约翰·丹佛 小野丽莎 雷·查尔斯
【摘要】:即兴性弹唱是将即兴伴奏(即兴演奏)与自弹自唱二者相结合,集创作与演奏、演唱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形式。专业性的自弹自唱要求弹与唱都能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同时在两者之间又能够默契的配合,从而对专业训练要求较高、较全面,因而难度也较大。即兴性弹唱的专业训练,是根据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进一步适应和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所进行一项新型音乐教学的探索。 本文一共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国外弹唱艺术的历史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从西方音乐历史中搜寻自弹自唱发展的历史踪迹,初步归纳出弹唱艺术的固有特点;第二部分是以美国乡村歌手约翰·丹佛、“波萨诺瓦女王”小野丽莎与“灵魂歌王”雷·查尔斯为例,概述他们的个人成就,分析其艺术风格特点,以及阐述笔者学习三位外国弹唱大师艺术理念与手法的初步体会,指出他们对我国发展自弹自唱艺术的指导、借鉴意义;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即兴性弹唱人才专业培养方法的探究,以本人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以本人研究生教学毕业音乐会上弹奏的曲目分析为基础,初步论述了对这类专业人才,如何进行系统化培训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希望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与这一领域的有识之士共同进行探讨并推动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即兴性弹唱艺术的特点与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爱好者进行即兴性自弹自唱的研究与系统的学习,使目前正处于萌芽阶段的我国即兴性弹唱艺术,在今后能够获得更加蓬勃的发展。
【关键词】:弹唱 即兴演奏 即兴伴奏 约翰·丹佛 小野丽莎 雷·查尔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24.1;J61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由近年来弹唱形式在社会上迅速流传现象所引起的思考6-8
- 第一章 弹唱形式的历史发展研究8-16
- 第一节 简述西方弹唱艺术的历史发展8-13
- 第二节 弹唱艺术的一般特点初探13-16
- 第二章 学习三位外国弹唱大师艺术理念与手法的初步体会16-25
- 第一节 约翰·丹佛(John Denver)16-18
- 第二节 小野丽莎(Lisa Ono)18-22
- 第三节 雷·查尔斯(Ray Charles)22-25
- 第三章 即兴性弹唱人才专业培训方法初探25-47
- 第一节 专业化即兴性弹唱人才的发现25-26
- 第二节 即兴性弹唱的基础训练26-31
- (一) 键盘和声的训练27-28
- (二) 对声音、吐字、语言要求的训练28-29
- (三) 弹与唱的配合与互补的训练29-31
- 第三节 自弹自唱表现手法的举例分析31-47
- 简短的结论47-49
- 参考文献及音像资料49-51
- 附录151-52
- 附录252-53
- 附录353-55
- 附录455-5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留兵;薛军;;标题音乐与19世纪浪漫乐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罗可曼;;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李丽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张艳;;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7期
5 张宝国;;舒曼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09年10期
6 于瑶;;浅谈如何正确运用人体机能达到完美的歌唱[J];北方音乐;2012年03期
7 陈国东;;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及现实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8 李丛慧;余成宽;;浅谈德国歌唱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9 唐力生;论亨德尔《弥赛亚》选曲及其清唱剧风格与表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浦彤伟;;浅谈声乐教改[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3 杨贤宗;文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婷婷;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5 丁好;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8 杜悦艳;回归本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庞蕾;构成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10 范晓峰;音乐理解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焱;米约双钢琴作品《胆小鬼》本体分析与演奏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毅;勋伯格早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韵;梅西安《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音乐主题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洁;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艺术特点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邱吉文;论清唱剧选段《你们要安慰我的百姓(comfort ye, my people)》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静文;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与其艺术歌曲作曲技法的相似性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婷婷;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艺术特征及教学演绎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定兴;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塑造与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10 郭晓芳;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0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08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