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现代性转型: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哲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7-10-23 00:32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转型: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哲学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声乐教学 现代性转型 生存状态 声乐艺术 发声方法 传统声乐 金铁霖 民族唱法 教育转型 民族声乐演唱


【摘要】:正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存在取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性转型。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带来教育的现代性转型,进而使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声乐教学在20世纪中期得以产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带来中国音乐的现代性转型,使借鉴西方"美声"的民族声乐教学在20世纪下半叶得以发展。如果说教育转型的哲学基础是那种旨在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作者单位】: 空政文工团;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现代性转型;生存状态;声乐艺术;发声方法;传统声乐;金铁霖;民族唱法;教育转型;民族声乐演唱;
【分类号】:J616-4
【正文快照】: 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存在取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性转型。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带来教育的现代性转型,进而使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声乐教学在20世纪中期得以产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带来中国音乐的现代性转型,使借鉴西方“美声”的民族声乐教学在20世纪下半叶得以发展。如果说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克俭;传统声乐文化特质及其当下意义——兼及近年来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问题检讨[J];音乐研究;2004年04期

2 汤雪耕;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提高[J];人民音乐;1963年02期

3 金铁霖;徐天祥;;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金铁霖教授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学术报告[J];中国音乐;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雁;;民族声乐风格单一化问题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丁一凡;;浅析“中国唱法”提出的合理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鲁林;;关于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思考[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4 张风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变奏”——从作品的创作及演唱风格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J];北方音乐;2011年12期

5 蔺丽君;;五大声乐教学误区探讨[J];北方音乐;2012年05期

6 肖玲;;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郝宝珠;;论当代多元语境下的高校声乐教育[J];大家;2010年15期

8 王刚;;对少数民族地区高师声乐教学的思考[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4期

9 张霞;;彭丽媛演唱的艺术特点分析[J];电影文学;2009年14期

10 范政;;论昆曲对高师民族声乐教学的借鉴[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宏彬;黄梅戏演唱方法之科学性与独特性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莹莹;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歌剧实践与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瀛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风格问题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5 杨姗姗;论大型情景交响音乐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角色的形象塑造[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娟;郭兰英与彭丽媛歌唱艺术风格之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秦缘;和而不同,多元并存[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杨林;民族声乐豫剧元素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文静;三代“喜儿”演唱艺术的对比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10 魏琳;传统声乐文化的回归[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lā,

本文编号:1080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080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6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