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音乐流散写作——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评郑苏《流散诉求》
发布时间:2017-10-23 01:21
本文关键词: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音乐流散写作——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评郑苏《流散诉求》
【摘要】:流散现象、流散地、流散研究、流散写作,这些概念在音乐领域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代表着艺术理论研究者对后殖民主义思潮作出的回应——针对亚裔/华裔社群的音乐活动进行的研究也是如此。在《流散诉求:亚裔/华裔美国的音乐、跨国主义与文化政治》一书中,郑苏选择身份、年龄和经历上都彼此不同又各具特色的个体为对象,在音乐和历史的双重语境中对他们的流散境遇进行了分析,进而向读者立体地呈现出音乐对这些研究对象在时间上、空间上和认同上的影响。文章一方面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结合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理论中独具特色的方面,对郑苏所做的流散研究案例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则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翻译实践谈论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出版社版权部;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流散写作 流散翻译
【分类号】:J609.1
【正文快照】: 殖民主义语境当中的文化差异。他们不断通一、引言过带有民族身份标识的反抗叙事与占统治地当载着三名中国水手的“智神星”(Pal-位的侨居国(宗主国)进行着商议,从而也谱las)号商船于1785年在“巴尔的摩港”(Port写出一篇篇令人刻骨铭心的流散诗篇。of Baltimore)靠岸时,1人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婉;;敲起凝聚族群的鼓点——以上海的韩国移民族群及其“风物农乐”传统音乐生活为个案[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洛秦;;音乐文化诗学视角中的历史研究与民族志方法——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俄侨“音乐飞地”的历史叙事及其文化意义阐释[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民;;忆中国近现代钢琴教育之父:鲍里斯·查哈罗夫[J];钢琴艺术;2013年10期
2 杨殿斛;;当代中国音乐民族志的论题价值取向[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洛秦;;“近我经验”与“近我反思”——音乐人类学的城市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意义[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洛秦;;“音乐上海学”建构的理论、方法及其意义[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洛秦;;音乐1927年叙事——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前身)诞生中的中国历史、社会及其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井口淳子;i幈咎┳,
本文编号:1080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08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