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音乐要素在中国电子音乐创作中的衍展
发布时间:2017-11-08 09:08
本文关键词:民族化音乐要素在中国电子音乐创作中的衍展
【摘要】:艺术表现形式是每一部艺术作品体现其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其形式表现的完整程度决定着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无论在音乐领域、舞蹈领域、美术领域、建筑领域艺术表现形式都有着其独特的多方面表现形式,因此,熟悉掌握该领域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创作这个领域艺术作品的重中之重。 在音乐创作中,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包括曲调线、和声、调式、调性、音色、音区、音强、速度、节奏、节拍、演奏法、织体十二种要素,这些因素同时也是构成音乐作品的基础。每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都会对音乐作品造成质的变化甚至是风格、地域、时代的变化。因此,我们研究不同音乐时期、不同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会发现这十二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各不相同。在音乐领域,我们把音乐的十二种艺术表现形式称之为“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这个名词本身就是针对外国音乐作品而言的,首次出现也是在针对外国音乐作品分析的曲式书当中,用它来解释中国电子音乐作品中的中国元素成了一个可以斟酌的疑点。随着中国音乐创作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时,西方音乐评论与音乐分析的术语也随之传入中国,,并被作曲家应用到分析中国音乐作品形态当中,所以,用音乐要素来解释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也显得并无不妥。 音乐要素在不同音乐时期,甚至在同一时期不同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上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力,或者可以说在某个音乐时期形成了一个大致相同的,如共同写法时期具有相同特色的音乐要素表现手法,所以我们通过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可以掌握一个音乐时期或某个音乐家的创作风格,并且可以创作出符合时间要求、空间要求、地域要求的音乐作品。对各方面音乐要素的不同侧重,成为音乐历史发展中作曲家创作音乐时的重要结构力。 电子音乐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科技为动力,历经了多个阶段,电子音乐的产生将音乐带入了新的领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全新的音乐语言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种类。这一新音乐种类的形成,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它也是顺应了音乐的发展规律,即从传统到现代的一个自然发展规律运用而生的,因此,电子音乐创作过程中,也保留了一些传统非电子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既使用了传统音乐创作中的基本音乐要素,又由于新的创作思维及载体的出现,形成了新的音乐表现要素,并且像传统音乐创作那样影响到了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 自欧洲音乐传入中国之后,我国作曲家从完全效仿西方音乐创作形式到与中国本土的音乐元素相结合来创作音乐作品,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音乐要素”,直到20世纪电子音乐传入中国也没有将这一传统打破,中国电子音乐作曲家继续沿用中国的“音乐要素”来创作电子音乐作品,成为中国本土的,具有民族化又不乏世界性的电子音乐作品,并受到国际的好评。 因此本研究以音乐要素为支点,以音乐要素在不同音乐发展时期的表现为脉络,探索音乐要素对20世纪电子音乐作品创作的影响,进而研究十二种音乐要素在中国电子音乐作品创作中的独特体现,并找寻新世纪音乐是否产生出新的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1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尚宝;;论音乐的空间思维[J];北方音乐;2010年03期
2 于洋;卡特音乐中的空间思维[J];音乐研究;2003年01期
3 杨秀;;张小夫:由电子技术进入音乐“灵境”[J];科技潮;1999年11期
4 王桂升;欧洲音乐调式发展史概述[J];齐鲁艺苑;1997年02期
5 徐玺宝;;用声音刻画脸谱——评析张小夫电子音乐作品《脸谱Ⅱ》[J];人民音乐;2010年09期
6 冯欣欣;;施托克豪森钢琴曲Ⅰ——Ⅳ点描化序列创作初探[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思军;中国电子音乐作品中的东方语境[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156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15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