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斯特《行星》组曲音乐分析
本文关键词:霍尔斯特《行星》组曲音乐分析
【摘要】:二十世纪是西方艺术发展历程中最为绚丽多姿的一个时代。在这距今最近的一百年中,科技得到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历史性变革,使得人们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思维去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音乐作品。由此激发出更多关于写作技法和音乐风格方面的创新,以及涌现出一批新的音乐流派。 从而,西方音乐的发展在历史进程中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代。在西方音乐史中,古斯塔夫·霍尔斯特是二十世纪英国音乐复兴时期具有重大贡献的代表性作曲家,也是积极的实践者。他的创作奠定了英国民族风格音乐 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基础。古斯塔夫·霍尔斯特《行星》组曲以其独特的创作构思、精湛的配器技术、庞大的管弦乐队编制、大胆创新的创作手段,确立了这部管弦乐作品在近代音乐中的重要地位。《行星》组曲为古斯塔夫·霍尔斯特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管弦乐作品之一。他的作品与时代契合,,并体现着民族风格。这部作品经常在各种重大场合被演奏,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纵观整部作品,虽分别以七个性 格鲜明、特点迥异的行星来命名七个乐章,但整体音乐风格仍高度统一。《行星》组曲所注重的古典传统曲式结构框架下的二十世纪音乐语言,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1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正;;马勒《五首吕克尔特歌曲》及其技法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魏莉;;以审美的结构来理解音乐的流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3 丁玎玫;;舒伯特即兴曲的研究与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4 张宏;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吴家军;;多元化结构的融合——对钢琴协奏曲《献给青少年》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王卉;;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兼论德彪西钢琴作品的主要创作手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郭琳;;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8 褚然;郭越;郝敏;;手风琴演奏巴赫作品风格的把握及版本的选择[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9 谢英军;张鹏;;管窥巴赫音乐中的宗教情结[J];北方音乐;2009年02期
10 代水冰;;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节奏、节拍特色[J];北方音乐;2009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艳玲;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与计算机作曲思维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任怡;象征与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钱仁平;1/4音作曲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9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丹;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沈琼;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创作特征比较及钢琴演奏技巧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毅;勋伯格早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韵;梅西安《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音乐主题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欣廷;尚德义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邱吉文;论清唱剧选段《你们要安慰我的百姓(comfort ye, my people)》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春兰;肖邦钢琴叙事曲的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萃;拉威尔钢琴作品中的“异国情调”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3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21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