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晚期创作风格探究
发布时间:2017-11-23 10:23
本文关键词:李斯特晚期创作风格探究
【摘要】:李斯特是一位极具创新意识的音乐家,他所创立的新的标题音乐形式——交响诗,成为他的器乐创作辉煌成就的重要标识。然而他对于钢琴创作,对于他在钢琴表演艺术,从技法和内容上的深化、完善,以及他的音乐中对民族性元素的开发与利用,都与交响诗等他的其他类型创作一样,,成为国内外学者们不断探求的课题。值得注意的是,李斯特晚年的创作及创新意识,体现了他晚年的复杂思想与审美意识,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已很多,但仍存在相当大的拓展空间,需要我们不断发掘和深化,笔者也是基于这一思考立足点,展开分析与论证的,本文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也即在于此。 本文旨在探讨李斯特晚年创作风格问题,找寻富有启示性的李斯特晚年创作中的某些意识、理念与技巧与风格及其对后来创作的预示,如运用全音阶,和声上采用不准备和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调性功能扩张到极限甚至是无调性等等,这些创新手法对后来的印象主义和20世纪现代音乐具有重要的预示。 本文借鉴了系统科学中的“系统性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李斯特晚年的创作与风格进行概括介绍。从系统科学来看,李斯特晚年的创作风格实际上是一个由多个创作元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中各个因素存在着相互影响、制约的作用。因此,这种方法有助于揭示李斯特晚年的创作风格产生形成的社会原因、个人原因及其他原因,也有助于把握李斯特晚年的创作风格形成的途径。 李斯特的音乐创作经历了从纯技巧型到艺术创编型,再到华丽创作型最后成熟巅峰的转化。他的晚期作品充分展示了这位作曲家在和声上的突破,如,增三和弦的连续进行、非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五度音程和小六和弦的平行进行等等。这些新的和声技法在一定意义上预示了其后来的印象主义和无调性音乐。 李斯特音乐中的民族性根植于匈牙利民间音乐沃土之中。而其音乐思想中的深刻的哲理性与复杂矛盾又深深烙上了浪漫主义的印迹,即热情的幻想、真挚的感受以及奔放的色彩。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莉;杨丽;;弗朗茨·李斯特多维性的音乐观念[J];大家;2010年15期
2 崔东伟;;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中的民族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郑艳;;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突破性和声建构之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王晓平;;浅谈肖邦、李斯特音乐中的民族风格[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乔s
本文编号:1218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21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