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双栖音乐家的求索——读《探究无垠——金湘音乐论文集之二》有感

发布时间:2018-01-03 18:30

  本文关键词:双栖音乐家的求索——读《探究无垠——金湘音乐论文集之二》有感 出处:《中国音乐》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金湘 《探究无垠》 双栖音乐家


【摘要】:《探究无垠》是金湘"双栖"活动的重要成果,其内容与意义主要体现在:1.有关民族传统的三个层面和"空""虚""散""含""离"东方审美等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及其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2.金湘"建设中华乐派"活动的推动及其思想与理论研究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金湘的"歌剧思维"是以实际操作为目的的集一度创作、二度创作、歌剧生产管理等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它揭示了主流歌剧创作和生产中所具有的本质性规律;4.金湘的音乐创作学理论,是其反思中国音乐创作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弊病后的一种应对措施,它有助于我们建立更为科学的音乐创作教学法;5.有关金湘音评的研究对音评"行规"的"树立"与音评环境的净化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Abstract]:< > the inquiry i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Jin Xiang "amphibious" activities, its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1. the traditional three aspects of "empty" and "false" and "dispersion" and "water" "from the" Oriental aesthetic of traditional music theory stud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actual creation, open a door of wisdom for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music; the 2. is significant Jinxiang "construction" the Chinese School of music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China music; 3. Jinxiang opera thinking "is based on the actual oper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the set was two degrees of creation, creation, theory system of opera production management as a whole, it reveals the essence of the mainstream with opera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4. Jin Xiang music creation theory, is a kind of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various ills the reflection China music creation in the teaching post, it helps us build Made more for music creation and 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 the 5. Xiangyin assessment research on gold tone "norm" and "set up" sound on purifying environment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作者单位】: 长沙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音乐创作中纯五度复合和声体系研究——以金湘音乐作品为例(编号:12CD080)成果之一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金湘——一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多产作曲家,在理论与技术俨然已成为两个不同“行当”的今天,他的又一本论文集——《探究无垠》的出版可谓正合时宜,它提醒我们继承舒曼、欣德米特、勋伯格等大师们“双栖”(理论与技术并重)传统的重要性。金湘是一位十分推崇“双栖”活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岩;;准则·方向·愿景——第三届“中华乐派论坛”(天津)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2期

2 赵宋光 ,金湘 ,乔建中 ,谢嘉幸;“新世纪中华乐派”四人谈[J];人民音乐;2003年08期

3 金湘;音乐创作学导论[J];中国音乐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也韵;;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的维度[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李向京;;多声部音乐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3 赵建东;;扎根基础教育 振兴“中华乐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9期

4 明言;;各司其责 各行其是——2003年度中国(内地)音乐批评考察报告[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冯长春;;两种新音乐观与两个新音乐运动(下)——中国近代新音乐传统的历史反思[J];音乐研究;2009年01期

6 李小戈;马力;;二十一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乐派论争——首届“新世纪中华乐派论坛”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1期

7 谢嘉幸;;走出西方——一种新世纪华人作曲家音乐创作语境的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1期

8 李岩;;准则·方向·愿景——第三届“中华乐派论坛”(天津)述评(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3期

9 居其宏;新世纪创作思潮的激情碰撞——对作曲界三场论辩的回顾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5年04期

10 徐天祥;;新世纪中华乐派:理念与路向——首届“新世纪中华乐派论坛”侧记[J];人民音乐;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宝龙;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高拂晓;期待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5 韦希;当代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国高师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岩;;走出西方? 超越西方!——大家再谈“新世纪中华乐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4期

2 赵宋光 ,金湘 ,乔建中 ,谢嘉幸;“新世纪中华乐派”四人谈[J];人民音乐;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立娟;;金湘音乐风格初探[J];文化学刊;2010年01期

2 黄翔鹏;金湘音乐论文集序[J];人民音乐;1991年06期

3 傅建生;金湘民族交响乐音乐会评述[J];人民音乐;1999年05期

4 温辉明;;几位重要人物对金湘的影响[J];中国音乐学;2014年01期

5 祝国庆;;野花[J];词刊;2013年03期

6 卞祖善;从钟馗捉鬼谈起——答金湘先生[J];人民音乐;2002年06期

7 舒泽池;;金湘的音乐——音乐的金湘——写于“歌剧情·金湘歌剧/音乐剧作品音乐会”之后[J];人民音乐;2008年01期

8 满新颖;;金湘“歌剧思维”论观产生的背景、实质及其价值[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徐文正;;生命与尊严的呼唤——金湘交响合唱《金陵祭》[J];人民音乐;2006年07期

10 徐文正;;时空的感悟心灵的交响——评金湘的民族交响协奏曲《冥》、《瑟》、《索》[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菊;金湘:坚守民族音乐根脉[N];云南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张蕾;中西融合 个性鲜明[N];音乐周报;2007年

3 卜大伟;金湘交响新作评析[N];音乐周报;2007年

4 陈原;从《原野》到《杨贵妃》[N];人民日报;2004年

5 紫茵;总谱之外的音符[N];音乐周报;2003年

6 宋歌;亦真亦幻亦人生[N];音乐周报;2006年

7 郭敬波;法官该不该被罪犯家属感动[N];光明日报;2006年

8 程兴旺;“跨越时空”的对话[N];音乐周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贾海乐;乾之道——金湘交响曲《天》之音高关系解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2 张聪;从歌剧《原野》中探索金湘的“歌剧思维”[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宇;金湘歌剧创作与声乐表演艺术互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龙劭一;湖南路桥金湘高速公路BOT项目的投资评价[D];中南大学;2004年

5 朱金凤;生命的呐喊与诗意的言说[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泽琴;《金陵祭》的调式化和声与织体形态探析[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5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375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4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