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潇湘水云》审美意蕴初探

发布时间:2021-04-12 10:06
  《潇湘水云》是由南宋时期浙派创始人郭沔所作的一首古琴曲。由于郭沔所处的社会时代与其自身的生活阅历,使其在创作琴曲时赋予了其高度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使之成为我国古代古琴音乐艺术中的典范之作,并在之后的历史传承流变中备受各代各派琴家的喜爱。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潇湘水云》谱本是收录在明代朱权所编辑的《神奇秘谱》当中,在其之后,此曲更是有五十二种谱本流传于世,其中又以虞山派的《大还阁琴谱》和广陵派的《五知斋琴谱》中的传谱谱本最具代表性。正是由于《潇湘水云》流传谱本较多,所以在研究其所蕴含的审美意蕴之时,以《神奇秘谱》、《大还阁琴谱》、《五知斋琴谱》作为主体文本,探索受儒道思想影响的各代琴乐审美特点在《潇湘水云》中的体现。 全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第一章引言。第二章《潇湘水云》中“平淡清越”的审美追求。第三章《潇湘水云》中“清微淡远”的审美追求。第四章《潇湘水云》中“飘逸洒脱”的审美追求。第五章结语。现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是对于该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该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研究方法,并对研究中所选用的曲谱谱本进行了一定的说明。 第二章是介绍郭沔在受到儒道思想文化影响下,在创作《潇湘水云》时所赋予其“平淡清越”的琴乐审美追求,并从音乐本体的角度出发来予以证明。 第三章是从虞山派“清微淡远”的琴乐审美追求出发,来看《潇湘水云》中所体现的这一琴乐思想,并探索这一思想在当时出现的时代因源。 第四章是从广陵派“飘逸洒脱”的琴乐审美追求出发,来看《潇湘水云》中所体现的这一琴乐思想,,并探索这一思想在当时出现的时代因源。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学位级别】:硕士
 
页数:3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的缘由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潇湘水云》谱本的选取
第二章 浙派谱本中“平淡清越”的审美追求
    一、郭沔琴乐思想中儒道思想的体现
        (一)“智者乐水”的儒家情怀
        (二)“适性之乐”的道家哲思
        (三)“程朱理学”的“反叛”
    二、琴谱中“平淡清越”的体现
        (一)文字性的描述
        (二)音乐旋律的特点
        (三)演奏技法的使用
    三、《潇湘水云》中“平淡清越”思想出现的时代因源
第三章 虞山派谱本中“清微淡远”的审美追求
    一、严天池“清微淡远”的琴乐审美倾向
    二、徐上瀛琴乐思想对《潇湘水云》的影响
    三、琴谱中“清微淡远”的体现
        (一)文字性的描述
        (二)音乐旋律的特点
        (三)演奏技法的使用
    四、《潇湘水云》中“清微淡远”思想流变的时代因源
第四章 广陵派谱本中“飘逸洒脱”的审美追求
    一、广陵派“飘逸洒脱”的琴乐审美风格
    二、广陵琴风对《潇湘水云》的影响
    三、琴谱中“飘逸洒脱”的体现
        (一)文字性的描述
        (二)音乐旋律的特点
        (三)演奏技法的使用
    四、《潇湘水云》中“飘逸洒脱”思想流变的时代因源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词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琴史中的两个问题[J]. 冯洁轩.  中国音乐学. 2012(01)
[2]潇湘水云[J]. 乔宗玉.  新湘评论. 2011(15)
[3]南宋浙派琴乐风格探微[J]. 郑祖襄.  艺术百家. 2011(02)
[4]郭沔与南宋浙派琴文化[J]. 刘顺,姚尚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03)
[5]郭沔的生卒年与《潇湘水云》的创作年代[J]. 郑祖襄.  音乐研究. 2010(05)
[6]南宋时期浙派古琴形成初探[J]. 郑红.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6)
[7]浙派古琴发展的四个阶段[J]. 郑红.  名作欣赏. 2010(18)
[8]《紫霞洞琴谱》琴曲渊源探微[J]. 许萍.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01)
[9]广陵派古琴艺术初探[J]. 赵烨.  文教资料. 2009(26)
[10]南宋浙派谱系的形成及其文化内涵[J]. 郑祖襄.  文化艺术研究. 2009(01)
 
博士论文
 
[1]江浙琴派溯流探源[D]. 戴微.上海音乐学院 2003
[2]《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D]. 王建欣.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2
 
硕士论文
 
[1]琴曲《潇湘水云》流变初探[D]. 梁晓镌.中央音乐学院 2011
[2]宋代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D]. 秦红梅.山西大学 2007
[3]虞山琴派研究[D]. 章华英.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2
 


本文编号:1375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375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3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