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Op.38.No.3之创作特征——兼论其无词歌创作的历史成因

发布时间:2018-01-17 01:01

  本文关键词:论门德尔松无词歌Op.38.No.3之创作特征——兼论其无词歌创作的历史成因 出处:《音乐创作》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门德尔松 无词歌 创作特征 音乐观


【摘要】:门德尔松开创了钢琴小品无词歌之先河,不仅使这种体裁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后世作曲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其第15首(Op.38.No.3)无词歌创作技法的分析,进而总结出其创作特征,并就作曲家无词歌创作的历史成因进行论述,以期阐明门德尔松音乐创作与其音乐观之间的联系。
[Abstract]:Mendelssohn pioneered the piano composition without lyrics, which not only made this gen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music, but also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reation of later compose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chniques of the songless creation at No. 15 (Op. 38. No. 3), the author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creation, and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causes of the composer's songless crea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delssohn's music creation and his view of music.
【作者单位】: 枣庄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14.9
【正文快照】: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德国作曲家,1809年出生于汉堡一个犹太家庭。从小便显露出音乐的天赋,9岁开始公开演奏,10岁为《诗篇19》谱曲,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29年就读于柏林大学。1829年3月在歌唱学院指挥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为复兴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屠艳;;在机遇与奋发中繁荣——中国当代西方音乐史研究述论(1978—)[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4期

2 罗健;;普通高校开展艺术审美教育的价值探索[J];四川戏剧;2007年02期

3 周冰琦;论浪漫主义音乐的审美特征[J];音乐探索;2005年03期

4 霍橡楠;;中国古代唱论中的声乐表演心理[J];中国音乐;2006年03期

5 金卫国;西方声乐体裁的历史演变与形式含量的增长[J];中国音乐学;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瑞;罗忠昒十二音作品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4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丁好;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江|;从《诺尔玛》看贝利尼歌剧的艺术特点[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佳;伊萨依《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任丽君;论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形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温辉明;时代的音乐审美差异对和声运用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彭立军;试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特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怡;陆在易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文琪;李遇秋手风琴奏鸣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阳;歌剧《弄臣》中悲剧性人物利哥莱托的形象初步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漪;阿尔班.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研究:语境、分析、诠释[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10 杨明刚;试论建国前中国合唱艺术风格的阶段性衍变及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漪;邹永红;;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演奏技巧分析[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2 孙炯;;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J];音乐天地;2011年06期

3 潘达;;“变脸”——析舒曼《声乐套曲》(Op·39)之变序[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年02期

4 赖菁菁;;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版本比较[J];艺术探索;2011年03期

5 张萌;;小提琴家盛中国:天分和慈爱皆来自母亲[J];爱情婚姻家庭(风云人物);2011年06期

6 于泳;;约阿希姆和他的学生们对世界小提琴艺术的贡献[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张倩;;浪漫音乐对古典音乐的继承[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赵洋洋;;谈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J];作家;2011年14期

9 张译文;;创造性思维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J];大家;2011年15期

10 袁焱萍;;国人笔下的德奥艺术歌曲——以中国知网为例[J];大舞台;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锐;;乐中画 画中音——为美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次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音乐欣赏讲座[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瑾 刘甜;200年后门德尔松还是明星[N];音乐周报;2009年

2 逸闻;正宗“门德尔松”来了[N];音乐周报;2009年

3 张蕾;北交推出门德尔松专场 陈曦携名琴助阵[N];音乐周报;2006年

4 牛帅;一个十七岁少年的美梦[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卜大炜;令人惊艳的“青春咏叹调”[N];音乐周报;2004年

6 陈立;妩媚柔情的门德尔松弦乐四重奏[N];音乐周报;2003年

7 实习记者 王连文;《赣风》拂面惹人醉[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戴定澄;“红色小提琴”温暖而高雅[N];音乐周报;2004年

9 显舟;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N];音乐周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赵忱;美丽的主旋律沁人心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胜;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研究及在教学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大为;论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独特性[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 易亮;门德尔松《无词歌》的艺术特征与教学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阎颢莹;门德尔松钢琴音乐的多元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钱至美;论门德尔松《无词歌》的音乐与演奏特色及教学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马莹颖;门德尔松《第二交响曲“颂歌”》的音乐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林旭;论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形式美”[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娅;门德尔松钢琴作品《严肃变奏曲》(op.54)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璇;门德尔松《六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OP.35音乐风格与教学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10 张梦榕;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5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35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0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