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北唢呐班的重要传承方式“偷学”
本文关键词: 民间音乐 唢呐班 传承 偷学 出处:《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偷学在唢呐班中由来已久,它可以分为传统与当代两种方式,其关系背景既可为"非师徒或非家族血缘关系"又可为"师徒或家族血缘关系"。本文特对苏北唢呐班的重要传承方式——"偷学"加以述释。希望在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传承规律等方面能提供一些新材料、新观点,以进一步推动民间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Abstract]:It can be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forms , and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forms , and its relation background can be both " non - teacher and non - family blood relationship " and " master or family blood relationship " . This article gives some new materials and new idea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inheritance laws of folk music ,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folk music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2007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北乡村乐班研究”(项目编号:07SHB003)成果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出的“剽学”基本一致,即“基于兴趣动机的,采用偷听模仿式的,教学关系、内容、目的、场合、时间极其灵活自由的传承方式”②。笔者根据个人学艺、从艺经验,拟对其定义作如下微调,即将“基于兴趣动机的”改为“基于某种动机的”。因为,“偷学”者之所以去偷学,并非都是兴趣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令士;;凉山彝族民间音乐简介(连载)[J];音乐世界;1979年10期
2 张弛;简论西部民族民间音乐的交融[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3 何绵山;福建民间音乐漫步[J];中国音乐教育;1996年03期
4 项阳;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荒漠化”现象的思考[J];中国音乐;1997年01期
5 杨正君;土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6 陈恩笑;即兴性与演奏者身份的关系[J];中国音乐学;2005年01期
7 郭德慧;撒拉族民间音乐文化构成因素初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2期
8 徐艳萍,苏前忠;中国文人与传统音乐的不解之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尼玛才让;;藏族民间音乐文化特征简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李世碧;;留住过去——《永胜民间音乐》序[J];民族音乐;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张俊霞;;地方民间音乐对张家口旅游业的作用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卢芹娟;;嵊州吹打的振兴和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杨清波;;千古谁识角徵音——古朴典雅的潮州民间音乐[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高应智;;浅论德江民间音乐对德江傩堂戏的作用[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宋瑾;;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罗艺峰;;马来民间音乐的节奏模式与马来文化的深度结构[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7 闫路迅;;宝鸡察^衾諿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胡家勋;;毕节地区布依族民间音乐述略[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9 向葵;;古羌乐韵[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10 陈铭道;;中国音乐学院的“世界民间音乐”教学[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张惠勇;河北民间音乐走向产业化[N];石家庄日报;2009年
2 浙江师范大学 杨和平;善待她:江山坐唱班[N];光明日报;2011年
3 雨天;“传统的魅力”饱览民间音乐精髓[N];音乐周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楠;解读“工业时代民间音乐”[N];工人日报;2000年
5 江胜信;民间音乐惊人“荒漠化”[N];文汇报;2002年
6 通讯员 明家凤;省优秀词曲作家等到红河县采风[N];红河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杨竞;建平十王会:传统民间音乐的“活化石”[N];辽宁日报;2008年
8 肖克凡;生与死:民间音乐的主题[N];天津日报;2004年
9 记者 周庄;让悠扬的曲调传唱千古[N];徐州日报;2008年
10 孟贵成 牛力静;传统“音乐会” 出路在民间[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平;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6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陈志强;音乐作品及其权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小刚;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玉;满族民间舞蹈音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唐琨;素朴齐风 至情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左代楠;哈尼族民歌“哈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周金霞;明代戏曲音乐创作之民间性本质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李昱明;试论赫哲族民间音乐及其文化内涵[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关新;民族音乐与现代技法的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陶纪泉;扎根民间土壤 探索音乐真谛[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金霞;土族民间音乐[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10 刘莎莎;巴托克两部钢琴作品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47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47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