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期风格——反本质的音乐与文学》
本文关键词: 萨义德 古尔德 东方主义 文化霸权 晚期作品 演奏手法 作品风格 玫瑰骑士 演奏曲目 演奏实践 出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引言作为一位巴勒斯坦裔的西方知识分子和思想家,爱德华·M.萨义德1的学术人生可谓多姿多彩。从石破惊天、深挖西方文化霸权的东方主义,到揭示理论变异的旅行理论;从对西方文本的解读,到晚年为巴勒斯坦民族生存权利的抗争与辩护,足够一个学院学者活过几生。在此之外,如果我们只拈出他钟爱的西方音乐
[Abstract]:As a western intellectual and thinker of Palestinian descent, the academic life of Edward M. said can be described as colorful. To reveal the theoretical variation of the travel theory;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western texts to the struggle and defense of the Palestinian national right to survival in old age, it is enough for an academic scholar to live for several years. In addition, if we only bring out his favorite western music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0-05
【正文快照】: 萨义德与历史上那些影响深远的巨人们——伊拉斯谟2、蒙田、伏尔泰,或当代的哈罗德·布鲁姆3、苏珊·桑塔格4一样,是属于西方文明自身哺育出的另类分子、“不合时宜的人”。他(她)们把学术性追求融入到自身独一无二的人性之中,总会在特定的时刻照亮这个庸常的、不断更新但也不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汪杨;“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4 郭丹;;漂泊在失忆之城里的“外省人”——从“外省人”的写作身份比较朱天心、林白的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阎敏;;想象的真实——简谈“丰收成灾”小说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张娴;;身份定位、性别意识与自我奔突——谈丁玲《在医院中》的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姜会永;;行走在“边缘”——30年代林庚自由诗内容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吴国杰;;流亡知识分子的个人文化倾向——亨利·詹姆斯和詹姆斯·乔伊斯对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张隽;;身份的焦虑——处于边缘的《青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李冠华;何妍;;虚构与现实——略萨小说诗学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勇;;学者上电视与知识分子的缺席——以《百家讲坛》为例[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4 林铁;;媒介知识分子:公共性与议程设置[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白草;;张承志视野中的鲁迅形象[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丁国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的理论思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陈占彪;;论知识分子的专业性与公共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8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倪稼民;郝宇青;;从建构到失语——社会变迁中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知伟;;儒家理想人格对构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理论的借鉴意义[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3 孙潇雨;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突围和迷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冉;灵魂的叩问与救赎[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唐洁;流浪方舟[D];江南大学;2010年
6 吴凝眉;危机与拯救:戴维·洛奇的小说主题[D];南昌大学;2010年
7 谢春平;惩罚与拯救[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佩;王蒙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惠;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犬儒主义倾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勇;;沉默策略的成本与知识分子的责任——读萨义德的《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J];博览群书;2006年10期
2 张跣;;“流亡”及其二律背反——试论萨义德关于流亡知识分子的理论[J];外国文学;2007年05期
3 缑英杰;;流亡身份:知识分子的述写自由——兼论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牛寒婷;;超越的言说——读《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J];粤海风;2010年03期
5 胡新亮;;萨义德与阿拉伯世界[J];回族文学;2006年05期
6 萨义德;;家[J];文苑;2013年06期
7 张兴成;福柯与萨义德:从知识-权力到异文化表述[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8 林丰民;萨义德撰写回忆录[J];读书;2003年01期
9 梁礼宏;关注现实的哲人王——读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J];探求;2003年03期
10 王丽莉;爱德华·萨义德逝世之后[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建高;;中国后殖民理论研究现状及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萨义德:乡关何处?[N];深圳商报;2003年
2 康慨;萨义德去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思郁;萨义德的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华东师大中文系 方克强;“双重意识”心态之谜[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陶东风 贺玉高;爱德华·萨义德:一个有血气的知识分子[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钱镇;萨义德眼中的知识分子[N];学习时报;2004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大江新作向萨义德致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黑龙江大学 杜萌若;萨义德与“文化认同”[N];光明日报;2009年
9 记者 胡彦殊;魏宏会见巴基斯坦信德省首席部长萨义德·卡伊姆·阿里·沙[N];四川日报;2013年
10 吴淼;“享乐主义”的澄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意;爱德华·萨义德的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佳;萨义德“旅行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2年
2 赵钊渠;萨义德的后殖民批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马元雄;萨义德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莹;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新亮;人文介入政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6 张树杰;论萨义德的文艺批评观[D];河北大学;2014年
7 聂小琴;论萨义德的政治阅读文本分析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相林;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王敏;试论萨义德的文化观[D];新疆大学;2006年
10 肖凌霞;地缘东方的“异托邦”[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69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69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