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图腾崇拜下的蒙古族音乐体系的形成原则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8 13:40

  本文关键词: 图腾崇拜 音乐体系 形成原则 问题研究 出处:《音乐创作》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纵观人类音乐历史发展的历程,音乐的产生与人类的图腾崇拜和劳动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我国古代的雅乐体系还是蒙古族的图腾音乐体系,在形成的原则和音乐对象的意象演奏表达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从音乐哲学的延伸流派来看,中原音乐文化的宫廷音乐、祭祀音乐、仪式礼制音乐都是从早期图腾神话音乐体系逐渐分离出来而形成的。同样,蒙古族自身民族音乐体系的建立和内蒙古各地区音乐流派的形成也与远古代蒙古先民的图腾意识崇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蒙古民族音乐的元素框架下蒙古人的图腾意识是影响着音乐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说蒙古先民的图腾意识和自然崇拜情感在蒙古音乐体系的灵魂,近似于音乐膜拜的思感是蒙古音乐精神的源泉和动力。
[Abstract]: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human music development, the emergence of music and human totem worship and labor belief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hether our ancient Ya music system or Mongolian totem music system.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music objects of the image of the expression of aspects have a lot of similarities. From the extension of the school of music philosophy, the Central Plains music culture of the palace music, sacrificial music. Ritual music is gradually separated from the early totem mythology music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Mongolian national music system and the formation of music schools in various regions of Inner Mongoli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otem consciousness worship of ancient Mongolian ancestors. Mongolian totem consciousness i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f music spiri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Mongolian folk music element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Mongolian ancestors' totem consciousness and natural worship emotion are the soul of Mongolian music system. The feeling of thinking similar to music worship is the source and motive force of Mongolian music spirit.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一、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认识的基础,结合于民族音乐特色的理解来分析蒙古族音乐的图腾崇拜的意识形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论为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研究思路,从实践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突破点,正确的认识蒙古音乐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温静;;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 柯琳;;整体反观 解构整合——论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代的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5期

3 刘倩;;浅谈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2年05期

4 欣立;中国第五届少数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在抚顺召开[J];音乐研究;1993年04期

5 毛继增;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可喜成果——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民族音乐论集》[J];音乐研究;1992年03期

6 滕腾;;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音乐;2013年02期

7 山;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讨会在滇举行[J];人民音乐;1989年01期

8 杜庆云;记中国第五届少数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J];人民音乐;199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权思;;聚焦鄂温克族音乐的生存空间嬗变[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8期

2 魏晓;;“侗族大歌”音乐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其对策[J];北方音乐;2014年17期

3 杨振军;;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年12期

4 陈筱悦;;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当代转型探析[J];芒种;2014年20期

5 欧阳绍清;;当代文化生态关系中兴国山歌的传承方式[J];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06期

6 谭春;;云南民族音乐学术研究的历史轨迹与传播现状[J];黄河之声;2015年11期

7 曹承伟;;新时期保护云南民族音乐策略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2年03期

8 施慧;;有感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亲密接触[J];民族音乐;2012年02期

9 桑德诺瓦;;横看成岭侧成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年会的历史回眸与学术评介[J];中国音乐;2009年01期

10 李朝阳;;浅析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与传承[J];音乐大观;201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迎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发展与变迁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昌梅;;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去民族化问题浅议[J];人民音乐;2009年08期

2 王晓朝;文化互动转型论——新世纪文化研究前瞻[J];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石根;社会主义民族音乐体系与长安乐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2 蒲享建;音乐体系定量标记法新解与释疑[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杨磊;;独立日[J];音乐大观(非音乐);2008年07期

4 邓欢欢;;德奥音乐体系中国际语汇的形成[J];黄河之声;2007年07期

5 杜亚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浅析[J];中国音乐;1984年01期

6 PamelaMyers—Moro ,姜宝海;泰国乐器与乐队(一)[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徐立;;用传统审美意识指导二胡教学[J];北方音乐;2009年05期

8 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J];艺术探索;1994年01期

9 肖端;我国维吾尔族民族民间音乐中使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之源流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张红梅;;再谈《180调谱例集》的音乐体系问题——回杨善武《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的分野》[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远鹏;;南音在南洋[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会 李·柯沁夫;蒙古族的潮尔音乐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李皖;左小祖咒的跑调[N];中国经营报;2012年

3 王婷;辗转在欧亚大陆的歌声[N];音乐周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晓丽;新疆风格声乐作品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70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70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0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