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论汉代鼓吹的类别及流变

发布时间:2018-02-13 06:34

  本文关键词: 鼓吹 短箫铙歌 横吹 出处:《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汉有三种鼓吹乐:继承先秦传统的鼓吹,短箫铙歌和横吹。自西汉武帝至东汉明帝时期,横吹始终作为乘舆武乐来使用,直到东汉章帝建初以后,以之给赐边将军,横吹才获得了军乐的身份。正因为它从四品乐第三品"黄门鼓吹乐"加入到第四品"短箫铙歌乐"当中,这才使得短箫铙歌也获得了鼓吹的名号。"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所以内容驳杂,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原本曾分别隶属黄门鼓吹乐和短箫铙歌乐。就乐器组合来看,鼓吹最初指箫(长箫)与鼓合奏的乐奏形式。西汉武帝时,它兼指以胡角和横笛为主要乐器的横吹曲;东汉章帝时,它又兼指以箫(短箫)和铙为主要乐器的短箫铙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的"鸣笳以和箫声"的鼓吹曲,大约形成于和帝永元年间;这标志着汉代继承先秦传统的鼓吹与汉武帝时代新兴的短箫铙歌在东汉中后期逐渐走向融合。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advocating music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preQin tradition of preQin Dynasty, the song of Xiao Nao and the cross blow. From the period of West Han Wu Emperor to East Han Ming Emperor, the cross blow was always used as a tour of Wulue,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Zhang emperor built, and gave it to General Bian.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it has been added from the third product of four pieces of music, "Huangmen trumpeting Music", to 4th pieces of "short Xiao Nao Yue", that it has acquired the status of military music. This made the short Xiao and cymbal songs also gain the name of the propaganda. The reason why "Han preaching Nao 18" was mixed in content was that these works had originally belonged to Huangmen preaching music and the short Xiao cymbal song,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the composition of musical instruments, To preach the form of musical ensemble between the Xiao (long Xiao) and the drum. When Emperor Wudi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t also referred to the cross blowing music with Hu Jiao and Wang Di as the main musical instruments;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the Emperor Zhang, It also refers to Xiao (short Xiao) and cymbals as the main musical instruments. Popular in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Ming Jia to Xiao sound" preaching music, about the formation of the reign of the Emperor Yongyuan; This marks the gradual integration of the preQin tradition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new short Xiao and cymbal song of the Han Dynast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乐府通论”(批准号07XZW006)的成果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珉;鼓吹乐起源说[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永平;琵琶沿革及演奏方法的演进[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庄永平;唐传《酒胡子》曲校勘与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庄永平;《泛龙舟》曲校勘与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连秀丽;;青铜礼器与礼乐制度的历史沿革[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5 吴相洲,冯淑华;唐代歌诗创作对诗人风格形成作用的理论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刘怀荣;东晋南朝歌诗艺术考论[J];东方论坛;2003年04期

7 王立;中古树神禁忌母题及其文化传播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刘建国;春秋刻纹铜器初论[J];东南文化;1988年05期

9 江苏省丹徒考古队;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发掘报告[J];东南文化;1988年Z1期

10 李小荣;试论佛教音乐及其东传[J];法音;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王建欣;《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3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孙尚勇;乐府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6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8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邹芙都;楚系铭文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袁绣柏;近代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宝莲;唐代叙事诗的发展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静;商周青铜u初论[D];西北大学;2002年

3 徐琳;元代钱裕墓出土的“春水”玉等玉器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4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5 程雯慧;中国古代船舶的审美特征[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王东阳;河南音乐文物及其史学价值[D];河南大学;2004年

7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雪颖;明代唱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旭;唐大曲之流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鸿雁;张华集校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瑞祥;东北鼓吹乐与笙管乐之异同[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王良;;浅谈东北民间鼓吹乐[J];青年文学家;2005年08期

3 ;首届中国民间鼓吹乐学术研讨会[J];中国音乐;1995年04期

4 董波;说说鼓吹乐[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5 孙彦峰;鼓吹乐短杆的演奏[J];东方艺术;2000年05期

6 项阳;乐户与鼓吹乐[J];文艺研究;2001年05期

7 孙敏;中原鼓吹乐的历史嬗变[J];东方艺术;2005年08期

8 李江;;河北鼓吹乐的历史文化价值[J];大舞台;2008年04期

9 杜滇峰;周大明;;抚宁鼓吹乐现状调查[J];大舞台;2011年07期

10 董波;鼓吹音乐之渊源[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继起;;鼓吹十二案考释[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怀荣;;魏晋乐府官署的演变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秦安;;绛州鼓乐源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邢兆远;鲁南“平派鼓吹乐”勃发生机[N];光明日报;2009年

2 韩杲;话说民间鼓吹乐[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孙敏;从洛阳乐舞陶俑看鼓吹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记者 邢兆远;礼俗登上大雅之堂[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裴存刚邋本报通讯员 樊云松;铜杆吹响“平派”传奇[N];济宁日报;2008年

6 舒琳;三晋佳音把耳朵叫醒[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艾珊歌;古代文化史的独特研究[N];文艺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裴诺;“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细数民间音乐家珍[N];音乐周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丁咏静 通讯员 马锋;小村庄走出来的大吹歌[N];保定日报;2006年

10 乐声;达卜[N];人民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洋;唐代宫廷乐器组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王先艳;论民间合奏乐种的传承方式[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3 王福利;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4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6 田耀农;陕北礼俗音乐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慧慧;汉魏鼓吹索隐[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周方圆;南阳民间鼓吹乐班的民俗学解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孙小文;河南省新蔡县鼓吹乐班考察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唐洪鑫;胶州民间鼓吹乐手徐百乾及其音乐活动之调查与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程璐怿;江西万载潭埠鼓吹乐“得胜鼓”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6 袁郁文;历史现场的音乐文化积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7 崔长勇;枣庄地区民间唢呐艺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小雨;平派鼓吹艺术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9 刘斌;六朝鼓吹乐及其与五礼制度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谢秀敏;豫中鼓吹乐在丧葬礼俗中的流变与传承[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07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507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a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