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舞台上的“原生态”和原生态的“舞台”——从青歌赛“撒叶儿嗬”组合谈起

发布时间:2018-02-15 10:25

  本文关键词: 青歌赛 原生态唱法 撒叶儿嗬组合 传统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处:《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第十四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金奖获得者——"撒叶儿嗬"组合为关注对象,通过对原生场域中的"撒叶儿嗬"(跳丧鼓)与舞台上的表演相比较,从曲目使用、展演方式、展演目的等方面的变化说明了舞台上的"撒叶儿嗬"是去禁忌化、去仪式化后娱乐化、歌舞化的表演,舞台上展演的形式并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要保护的对象。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青歌赛为代表的"舞台上的原生态"对于"原生场域原生态"以及音乐生活的影响,并认为舞台上的"原生态"有其存在的意义,进而认为对于有益于原生态生存发展的多种形式的原生态"舞台"应该持宽容态度。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singing gold award winner of the 14th CCTV National Young Singer TV Grand Prix-"Saayaer Ho" as the object of concern, and compares the performance of "Saayer Ho" in the original field with the performance on the stage. The changes in the use of the track, the way of the exhibition, and the purpose of the exhibition illustrate that the stage of "Saayeho" is a detaboo, entertainment, song and dance performance after deformalization. The form of performance on stage is not the object to be protected b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original ecology on stage" on "original ecology of original field" and music life,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Youth Song Competition.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original ecology" on the stage has its own meaning, and that it should be tolerant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stage"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riginal ecology.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齐柏平;;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模式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钟思第,吴凡;字里行间读《集成》——评宏伟卷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J];中国音乐学;2004年03期

3 何晓兵;;大陆电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调整[J];中国音乐;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2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应国良;法兰克福学派对语言功能的政治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宋霞;国外学者对科技和高科技问题的研究——由内在论向外在论的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金永兵;马尔库塞文艺思想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7 王国弘;赵涛;;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价值观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仰海峰;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9 胡章建;以人为本的历史底蕴[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10 杨钒;王哲民;;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对审美文化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冠军;;科技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困境与出路[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6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邹珊珊;超越与限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毅;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及其现代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许冬玲;论美育对大学德育的促进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毛剑;论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合法性危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7 闸文媛;论桂北少数民族艺术的创生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张巍;知识经济与当代社会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春媚;大众传媒的文化反思[D];扬州大学;2002年

10 王亚南;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民康;论中国传统仪式音乐中的回旋体结构原则[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宋仕平;鄂西土家族跳丧习俗的文化意蕴[J];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许国红;凤阳歌系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大公;;歌唱艺术中的四种唱法[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2 罗娜;;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报业;2011年08期

3 陈放;;走出阳春白雪地—声乐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新视野[J];大舞台;2011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成伟;原生态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传承关系之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2 孙音;论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原生态唱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灵萍;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唐绚丽;长阳民间歌手王爱民、王爱华演唱艺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5 刘红;青歌赛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左洁;从第十四届青歌赛现场点评看当代声乐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倩;青歌赛“民通”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513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513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f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