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科技史及其研究领域初论
本文选题:音乐科技 切入点:研究领域 出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音乐科技史是音乐史学与科学技术史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对于音乐史、科学技术史来说,均为一新开拓的研究领域。为了发展音乐科技史研究,文章试对音乐史中的音乐科技研究成果及当代音乐科技研究的主要课题进行论证。
[Abstract]:The history of mu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borderline subject which intersects the history of music histor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history of music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a new field of study. This paper tries to demonstrate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u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usic history and the main subjects of contemporary mu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艺术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08JA760015)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韩宝强;我国近代音乐声学研究概览[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黄力民;;音阶与律制的数学背景[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谷杰;;从古代阴阳五行宇宙观看先秦至汉初五音与十二律生律法的思想根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胡书翰;;解密频谱——频谱作曲中的音响观念[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刘玉堂;张硕;;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艺术和科技成就[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5期
6 管善群;;电声学科的跨越特点和应用进展[J];应用声学;2007年01期
7 陈正生;;声学研究与箫笛制作的规范[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8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阳地;谭勇;;离愁别绪歌千载断肠声里唱《阳关》——琴曲《阳关三叠》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沙;;浅谈“郑卫之音”兴盛、衰微的原因及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王小侠;;浅谈战国时期音乐思想的对立——儒乐安世与墨子非乐[J];北方音乐;2010年04期
4 郝建苍;原始音乐中的巫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5 朱玉葵;;近二十年唐代法曲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刘笑岩;;北曲杂剧兴起的原因——金代河东地区两种文化形态的碰撞与融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7 郭卫东;;声乐教学语境下的特指与关联[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李道琳;论声乐作品的抽象因素与歌唱教学的形象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白源源;;略论儒家音乐思想对音乐教学的指导作用[J];大家;2010年06期
10 林国花;;论音乐特色的形成[J];大家;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4 王清雷;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光生;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谷杰;从放马滩秦简《律书》再论《吕氏春秋》生律次序[J];音乐研究;2005年03期
3 刘玉堂;楚书法艺术简论[J];文艺研究;1992年03期
4 韩宝强;项阳;林秀娣;;中西歌唱发声体系声音形态的比较研究[J];文艺研究;1996年02期
5 陈通,郑大瑞;古编钟的声学特性[J];声学学报;1980年03期
6 谢菠荪,师勇,谢志文,管善群;5.1通路环绕声的虚拟重放系统[J];声学学报;2005年03期
7 谢菠荪,王杰,管善群,李长滨;5.1通路环绕声的耳机虚拟重放[J];声学学报;2005年04期
8 管善群;立体声纵论[J];应用声学;1995年06期
9 白奚;中国古代阴阳与五行说的合流——《管子》阴阳五行思想新探[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10 韩宝强;音乐家的音准感——与律学有关的听觉心理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玉荣;;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成就与不足——基于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10年(2000-2009)的统计分析[J];外语界;2011年03期
2 ;征稿启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年03期
3 张群星;;对2005~2010年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李明轩;王秀明;王丽生;;应崇福先生(1918-2011)[J];声学学报;2011年05期
5 刘小林;;徽商研究的开拓者——忆历史学家张海鹏[J];江淮文史;2011年04期
6 杨煜达;;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十年:总结与展望[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7 吴旦;;海事巾帼展英姿 潜心科研结硕果——记直属海事系统“十大青年标兵”之尹晓楠[J];中国海事;2011年09期
8 梁景时;;哲学、文化暨社会问题探赜的汇集尝试——《哲学·文化与社会》自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唐冶泽;;论博物馆学术研究工作的科学化[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10 晓义;李华;;汉语委婉语研究的新成果——李军华教授《汉语委婉语研究》读后[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青;单保恩;;Syk—乳腺癌相关基因研究领域中的新宠[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刘建亚;崔玉泉;付希林;刘立山;贺国平;吴臻;鲁统超;侯仁民;戎晓霞;赵益军;;第一篇 数学[A];2007-2008山东省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3 艾素珍;王传超;;从编辑角度对口述科技史文稿(访谈录)撰写的一点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董时军;;根除HP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案[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唐汉瑛;马红宇;;工作家庭冲突作用机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进展[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靳桂云;;怀念我的导师刘东生先生[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7 杨善让;翟国冬;徐志明;王建国;王升龙;孙灵方;;换热设备污垢的预测、监测和对策——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原子核物理评论》征稿简则[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9 张汉荣;刘长全;;我国香蕉科技研究的几点思考与建议[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热带果树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10 ;后记[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飞;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创新性力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2 通讯员 林艳书 记者 仝静海;河北电器研究所成立10年研究成果位居全国前列[N];河北日报;2008年
3 李玫;深圳一中学教师提出国际性数学猜想[N];深圳特区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石鑫;龟兹学学术研讨会闭幕[N];阿克苏日报;2008年
5 谢利江邋冯智;我市玉米顶腐病研究有重大突破[N];张掖日报;2007年
6 史学会;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N];大众科技报;2009年
7 记者 施慧;化学工程研究领域成果喜人[N];中国化工报;2000年
8 记者 樊玲;“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通过验收[N];华兴时报;2009年
9 记者 白燕;《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完成验收[N];宁夏日报;2009年
10 黄庆;科学需交流[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詹志华;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陈莉莉;龚育之与中共党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观念及其理论构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浩斌;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玉林;技术史研究的“文化转向”[D];东北大学;2007年
7 李运景;可视化引文分析在科技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石彦君;清代林业科学技术研究(1644—1911)[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林佩璇;《圣经》典故研究:价值与缺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新城;东汉铜镜铭文整理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彩霞;我国纳米科技研究与发展状况的计量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爽;察合台文文献《皮革业手册》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3 图亚;《三合便览》之蒙文正字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何珊;沈括及其音乐科技成就探索[D];山西大学;2005年
5 张思春;枣庄生态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田桂梅;中学历史教材中增加少数民族科技史的构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小珊;论新时期国内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成果[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芳;文艺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本土实践[D];兰州大学;2007年
9 刘霏;论国内关于列宁利用市场发展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青s,
本文编号:1566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56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