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第一狂想曲》中的印象主义视觉
本文选题:德彪西 切入点:印象主义 出处:《文艺研究》2011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19世纪末,在作为欧洲文化活动中心的法国巴黎出现了一种新的绘画艺术风格——印象主义。印象派的画家们,通过对光与色变幻的探寻去捕捉一个个飞逝的瞬间印象,而对于受光物体的描绘却变得越发淡化了。这种全新理念的绘画艺术风格,亦悄然地影响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在以印象派音乐创始人、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家的作品中,大量的变化音、不协和音程、九和弦、十三和弦、含附加音的和弦及增、减和
[Abstract]: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a new style of painting, Impressionism, emerged in Paris, France, which is the center of European cultural activity. The painters of the Impressionists captured fleeting impressions by searching for light and color changes. But the depiction of light object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desalinated. This new concept of painting art style, also quie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art. In the Impressionist music founder, In the works of a musician represented by the French composer Debussy, a large number of varying sounds, dissonant intervals, nine chords, 13 chords, chords with additional sounds and chords and additions, subtractions, etc.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通八;论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和声[J];中国音乐学;1987年01期
2 邓中喜;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源流初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牛少岩,洪英;20世纪音乐创作的开拓者——关于德彪西音乐创作美学思想的分析[J];音乐探索;2004年01期
4 张银生;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钢琴音乐[J];乐器;2003年05期
5 步玉琴;印象主义音乐[J];艺术探索;2001年06期
6 查汪宏,于青;谈德彪西与他的音乐创作特点及其风格[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张晋中;;因为瞬间而永恒——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莫奈到音乐大师德彪西[J];黄河之声;2008年23期
8 周奇迅;;谈德彪西《水中倒影》的艺术风格[J];艺术广角;2002年04期
9 刘进清;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J];理论月刊;2003年09期
10 盛晨;;德彪西海的印象[J];乐器;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布德;;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2 杨正艳;;浅析艺术风格——论民族风格与时代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谢建平;;浅谈音乐艺术中情感表现的本质与特殊性[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周海宏;;音乐欣赏课相关的美学、心理学问题分析(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范子烨;;仙风道骨与琴韵诗心——对唐琴“九霄环佩”的文化解读[A];第二届乐府与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林平;;论以音乐课提升学生灵魂素质[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吴式锴;;有关和声专业课教学根基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孙鹏;胡英华;;关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问题[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宋慧琳;;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研究与分析[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月明;朦胧美的乐曲[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徐健;印象德彪西[N];江淮时报;2006年
3 马跃;德彪西印象[N];音乐周报;2005年
4 刘玮;法国四重奏弦上演绎“德彪西”[N];音乐周报;2007年
5 力刚;感受《狂想曲》[N];音乐周报;2000年
6 蒋雄达;小提琴演奏曲中的音乐会狂想曲[N];音乐周报;2003年
7 王安潮;浓抹重彩西域风情[N];音乐周报;2007年
8 记者 宋德松 通讯员 王印;天津首家音乐艺术专业市场落户河东[N];天津日报;2009年
9 记者 宋德松 通讯员 董文哲;音乐艺术街“十一”前开街[N];天津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蔡萌;学音乐不一定都得当音乐家[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张璐倩;黑格尔音乐美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王萃;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4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刘奇;莫里斯·奥阿纳音乐语言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轩小杨;先秦两汉“和”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付宏政;思想政治教育的音乐之维[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静;汉斯·威尔纳·亨策弦乐四重奏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10 赵光;解读数字“三”在朱践耳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意义和象征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晓骅;德彪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技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昀;论相关文化因素对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莎;德彪西钢琴《二十四首前奏曲》调式调性及和声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4 王碧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文化中的德彪西音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盛雯;德彪西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杨春子;德彪西管弦乐作品《大海》的创作分析与指挥诠释[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7 李怡;对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印象[D];西南大学;2009年
8 肖潇;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印象主义音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于勒;德彪西《意象集》Ⅰ的音乐与演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明泽;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和声特色及调式调性分析[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571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57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