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河湟汉族答谢歌的程式分层研究——兼谈程式在歌手表演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05 13:50

  本文选题:河湟汉族 切入点:答谢歌 出处:《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河湟汉族答谢歌是一组程式化特征鲜明的婚礼仪式歌。其程式意义渗透在答谢歌的语言、句法、主题和结构等各个层面,每一层面的不同程式,对歌手的表演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Abstract]:Hehuang Han nationality thanks song is a group of formula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dding ceremony song.Its programmatic significance permeates the language, syntax, theme and structure of the song of thanks, and different programs at each level provide a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nger.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尹虎彬;;口头传统史诗的内涵和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约翰·迈尔斯·弗里,朝戈金;口头程试理论:口头传统研究概述[J];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01期

3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的程式以及歌手对程式的运用[J];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3期

4 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的几个基本概念[J];民族艺术;2000年04期

5 朝戈金;关于口头传唱诗歌的研究——口头诗学问题[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祥林;;作为濒危文化遗产的羌族民间戏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刘成荣;;瞽史、音乐与《左传》口传说[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3 万建中;民间文学本体特征的再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赵逵夫;;陇东、陕西的牛文化、乞巧风俗与“牛女”传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沈春鹏;;蒙古史诗的双重结构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周永健;;从民歌看三峡地区的传统婚礼习俗[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陈永香;曹晓宏;;简谈史诗的特点[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何炜;;密索思的呼唤:文学人类学样本《格萨尔王》[J];当代文坛;2012年04期

9 熊增岗;霍世花;;乐都县境内湟水干流防洪现状及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2009年01期

10 孙立尧;;论初期五言诗的“四言格调”[J];古典文献研究;2006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宗福;;论河湟皮影戏展演中的口头程式[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祁文寿;卓仓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哲;口头逻辑视域中的话本与拟话本小说[D];南开大学;2011年

2 顾尔伙;彝族“克智”传承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小霖;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与社会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岚冲;语本:媒介环境学视野中的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梁勇;麻山苗族史诗《亚鲁王》音乐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魏晔;西北地区花儿会的发展及区域特征(1912-196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那日苏;《伊利亚特》与《江格尔》战争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陈静;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口头程式”现象浅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敬儒;冀中民间故事嬗变研究(1980-201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安灵芝;华锐藏族服饰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巴莫曲布嫫;“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下)──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文本忹录”为例[J];民族艺术;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的程式以及歌手对程式的运用[J];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3期

2 高荷红;;赫哲族伊玛堪歌手研究[J];满语研究;2005年02期

3 李言统;;“在场”视阈下花儿的创作和表演刍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刘丹;;《米拉尕黑》的口头程式艺术[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贾晓燕;;藏族爱情叙事诗程式举隅[J];语文学刊;2008年13期

6 徐永安;范氏口传文学家族民歌解读(之二)[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7 雁士;张惠妹对陌生男孩余情未了[J];音乐天地;1999年06期

8 小闯;耿宁劝你“常回家看看”[J];国际音乐交流;2000年02期

9 剑青;;南国的雨和北国的风——武警歌手雅芬小记[J];歌曲;2000年06期

10 小军;植根瑶山歌不老——记江华三代瑶歌手盘财佑、赵庚妹、盘琴[J];民族论坛;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笃军;张菊凤;;浅谈一个歌手的“歌唱能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陆晓荔;;谈谈壮族歌师歌手壮文培训班的教学[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韦艳莉;;“和风细雨”才会“润物无声”[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4 王评章;;戏曲行当、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的关系[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聂秀娥;;弘扬音乐文化 服务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长楫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7 蓝振河;;话说畲家“二月二”[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吴青林;;关于色彩艺术的一点思考[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程春春;牟学农;;浅谈儿童声乐节目的辅导与排演[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嵩;陈扬熙;李伟;;成都地区正常鉭人群临床牙冠中心高度的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朝戈金(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谁在倾听民间的歌?[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孟祥宁;三位金奖歌手讲述从艺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4年

3 郭静舒;多元结合、探寻新路[N];音乐周报;2008年

4 伍斌;内地流行乐坛呼唤“真音乐”[N];解放日报;2008年

5 刘白羽;郑律成:火一般炽热的歌手[N];中国民族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赵忱 中国青年报记者 沙林;农民歌手大赛怎么办[N];中国文化报;2000年

7 孟祥宁;青年歌手大赛三大看点[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记者 张若影;呈贡顺达建材城启动“真切回馈活动月”[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孟菁苇;市场托起《同一首歌》[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10 杨光;素质是一种积累[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土有;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斯琴托雅;叙事民歌口头叙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贾Z,

本文编号:1715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715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