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文本的性别符号传播
本文选题:歌手 + 歌曲 ; 参考:《江海学刊》2011年05期
【摘要】:歌曲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文本,其文本性别身份,有着比其他文类更为复杂的建构和传播机制。在中国悠久的诗词发展史中,歌词文本性别身份的构成方式屡经变化,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在当代商业社会,歌曲生产和流传过程中的一系列符号性别主体中,歌手对歌曲文本性别身份建构的作用更为突出,歌手的性别身份不仅能为歌曲文本性别身份定型,且加深固有的性别文化,更有可能消解歌众的能动性,使社会文化对性别符号的定型化理解趋势加重。
[Abstract]:Song is a special symbol text , its text gender identity , has more complex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than other literary categories . In China ' s long history of poetry development , the text sex identity of the lyric text often changes , but still has a certain rule to follow . In the contemporary commercial society , the song produc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of a series of symbol gender main body , the singer ' s gender identity not only can be the song text gender identity shaping , and deepen the inherent gender culture , it is more likely to clear up the activity of the song , make the social culture to the sex symbol to understand the tendency to increase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科研前沿与交叉创新项目“中国现当代歌词的交流学研究”(项目号:SKX201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性别研究”(项目号:08ED8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潘兰香,姚立江;唐宋词中“男子作闺音”现象的现代阐释[J];北方论丛;1998年02期
2 赵毅衡;;身份与文本身份,自我与符号自我[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3 叶嘉莹;从李清照到沈祖h概源首髦栏刑刂实难萁鳾J];文学遗产;2004年05期
4 马睿;无我之“我”——对中国古典抒情诗中代言体现象的女性主义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刘贵生;“男子作闺音”现象浅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鹏程;;电视娱乐节目的仪式、叙事模式与意识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张静静;;论阿多诺对审美愉悦感的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丁云亮;;大众阅读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李洁;“粉领”阶层——社会存在与自我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雍自元;唐胜;;性犯罪被害人司法救助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陈术颖;;女人的战争——男人的风景——解读苏童文集《婚姻即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李珊;;漫谈大众文化中的粉丝产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莫国芳;;好莱坞电影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强;;中国网络文学的传播学解读——以起点中文网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吕新雨;;仪式、电视与国家意识形态——再读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陈立旭;;重估大众文化的政治潜能——费斯克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分野[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周仕慧;;论乐府诗中的三言节奏与词[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蔡骐;;大众传播与作为受众的粉丝[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笛;上海市奉贤区大众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童若雯;火焰考古:中国女性文学传统源起与疑难[J];中国文化;1997年Z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索尼;;海阔天空唱人生——记青年歌手陈涓[J];歌曲;2011年03期
2 沉睡鸟;小柯遥望日子[J];国际音乐交流;2001年03期
3 刘佳;通俗歌手表演浅析[J];安徽新戏;2001年06期
4 ;English songs club[J];数码世界;2005年10期
5 周鹏程;宇希威霆哥俩好[J];音乐天地;1997年06期
6 林行;跨越世纪的歌坛巨星[J];北方音乐;2000年01期
7 周立国;那英 15年的“征服”[J];电影;2002年12期
8 子月儿;华语歌曲走四方[J];中外文化交流;2005年10期
9 ;来自广播电台的报道[J];国际音乐交流;2000年02期
10 贾妍 ,宋傈;网络歌手的动物乐园[J];计算机与网络;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笃军;张菊凤;;浅谈一个歌手的“歌唱能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汪毓和;;《新四军歌曲》出版有感[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聂秀娥;;弘扬音乐文化 服务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轶群;;浅析歌曲钢琴伴奏织体的形象特征[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杨瑞庆;;评“评歌”[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樊鸣雷;;论原创歌曲的演唱[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陈曙;;政委作词我谱曲[A];张孤梅[C];1996年
8 黄树坤;;小议儿童歌唱教学[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郑亚斌;刘知远;孙茂松;;中文歌词的统计特征及其检索应用[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姜嘉锵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俊;网络歌手:你的星光是否依然灿烂?[N];中国审计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陈汉辞;网络歌曲商机凸显 唱片公司大呼“芝麻开门”[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彩铃 彩色“星”生活[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云南旅游歌曲歌手大赛初赛有序进行[N];云南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康伟 崔秀敏;郭峰 创作中国第一首申奥歌曲[N];中国艺术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孟菁苇;市场托起《同一首歌》[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赵忱 中国青年报记者 沙林;农民歌手大赛怎么办[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杨光;素质是一种积累[N];光明日报;2002年
9 新华社记者 邱红杰;歌坛又吹翻唱风[N];人民日报;2003年
10 王新禧;没有网络就没有生活[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菠益;宣泄的仪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郑土有;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唐建军;三维关系建构下的电视传播符号意义解读[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小凤;基于内容的音乐检索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周韬;词为“倚声”论[D];暨南大学;2008年
6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7 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巴奈·母路;灵路上的音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继红;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正歌剧咏叹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10 祝欣;叙述的交响[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玉;论歌曲伴奏中的音型手法——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选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及文化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3 陈岭;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其在声乐教学上的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盛楠;网络音乐初探[D];河南大学;2008年
5 陈国俊;数字音乐商务模式创新初探[D];厦门大学;2006年
6 廖宁杰;歌曲《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艾琳;偶像工厂S·M公司[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平;幼儿园5-6岁儿童歌曲偏好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慧;歌曲、韵句和齐读在合作学习课堂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娴;巴洛克时期独唱声乐技巧与作品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4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784763.html